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政治 > 高考政治试题

2017高三一轮复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测试题(含解析)

编辑:sx_liujy

2016-10-09

高考是关系到学生能不能顺利进入理想学校学习的重要考试,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准备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测试题,希望对参加高考的考生朋友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

1.(2016·滨州模拟)1845年,清政府官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其条款称:“本道兹依据条约,顾全地方民情,斟酌地方情形,决定将洋泾浜以北、李家场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以为建筑房舍及居留之用。”这一条款表明 (  )

A.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B.清政府外交趋向近代化

C.地方政府企图讨好英国

D.上海开始成为通商口岸

【解析】选A。依据材料“决定将洋泾浜以北、李家场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以为建筑房舍及居留之用”可知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故A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清政府屈辱地出租国家领土主权,不是外交近代化,故B错误;依据材料“清政府官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可以看出上海地方官代表的是清政府,故C错误;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中,故D错误。

(2016·皖南八校模拟)《(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 (  )

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

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

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

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

【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及相关内容可以判断此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A错;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对华投资设厂,从而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故B正确;《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C错;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D错。

【加固训练】

(2015·梅州模拟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

A.“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

“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

“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

“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

3.(2016·湖北百校联盟)义和团运动时期,御史赵炳麟在一份奏折中写道:“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歼其公使,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  )

A.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

B.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C.较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解析】选A。题干中“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体现出了义和团运动与多数民众反对帝国主义侵华的社会心理相符,故A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相关信息,故B错误;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作用有限,故C错误;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的口号,说明其不具备反封建精神,故D错误。

【加固训练】

“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谴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4.洪秀全说:“概自有明失政,满洲乘衅,混乱中国,盗中国之天下……九州之众,一任其胡行,而恬不为怪,中国尚得为有人乎!”这反映出洪秀全 (  )

A.已经认识到了满清政府的本质

B.讲求科学、正确、合理的斗争策略

C.用满汉民族矛盾宣传动员革命

D.深刻地揭露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

【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自有明失政,满洲乘衅,混乱中国,盗中国之天下”说明洪秀全认为清政府代替明朝,导致中国混乱,并没有认识到满清政府的封建政权本质,故A错误;材料中洪秀全利用民族矛盾宣传发动革命,未涉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具体斗争策略,且作为农民起义,受小农阶层的影响,提不出科学的理论,故B错误,C正确;材料并没有揭露当时中国社会的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故D错误。

5.(2016·河北百校联盟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十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

【解析】选A。据材料“中华民国,改用阳历”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故A正确;民国建立初期,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非已深入,史实错误,故B错误;据材料“中华民国,改用阳历”可知废除帝王纪年,故C错误;民族主义是指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材料信息并未涉及,故D错误。

【加固训练】

(2015·韶关模拟“清政府推翻后人们就无所适从了不久就开始滥杀人了谁军权在握想杀人就杀人……辛亥革命开启了以后的几十年革命。”该观点旨在说明

A.北洋政府政治分权以及军阀割据混战

辛亥革命后重建统一权威体制的艰难

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6.“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亟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说、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著。”上述宣言开始的运动

(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C.发展成为波及全国的爱国浪潮

D.将国民革命运动推向高潮

【解析】选C。五四运动发展到上海时形成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阶层广泛参与的全国爱国运动,故C正确。

【拓展延伸】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1)补课:第一次历史巨变指的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并不彻底,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

(2)起点:第二次历史巨变指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领导作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2016·新余模拟)从近年来俄罗斯陆续公布的有关档案资料来看,1923年至1927年期间,为讨论中国革命问题,联共中央政治局共召开了122次会议,作出了738个决定,事无巨细地指导中国大革命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这说明

(  )

A.大革命胜利与俄国的正确领导相关

B.苏联关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C.当时的中国革命受苏联的影响很大

D.中国共产党完全听命于苏联

【解析】选C。大革命最后以失败告终,故A错误;苏联关注中国革命是材料反映出的现象,并非说明的问题,故B错误;从材料“事无巨细地指导中国大革命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可以看出中国的革命深受苏联的影响,故C正确;材料只是体现苏联对中国的影响,并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故D错误。

8.1930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以夺取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及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并发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号召。这属于 (  )

A.符合国情的革命计划

B.目光短浅的右倾思想

C.脱离国情的盲目行动

D.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策略

【解析】选C。题干中的行动计划,没有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结合,高估自己实力,属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故C正确。

9.(2016·衡水模拟)“中国共产党将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暴动政变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该宣言的发表 (  )

A.说明中国共产党放弃了武装的领导权

B.表明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促成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调整,即随着日本侵华加剧,民族矛盾上升,中国共产党由推翻国民党的政策变为承认国民政府,取消工农运动,这一做法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故C正确。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