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政治 > 高考政治试题

高考考前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专练2016

编辑:sx_gaohm

2016-05-26

高中生处于公民意识培养的关键期,必须给予重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考考前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专练,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

1.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下列不属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的是(  )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是否承认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解析:A、B、D三项均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表现。C项不是二者的分歧,唯心史观反而夸大了这种反作用。本题是反向选择题,因此正确答案应为C项。

答案:C

2.(2009•山东文综)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  )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题干中体现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未体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故选①②;③④与题干无关,因此不选。

答案:B

3.右图漫画《迫降》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意识有时也能决定物质

④价值观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相关知识。首先可以看出③错误,意识的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排除含③的选项组合,①②④均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B

(2010•试题调研)2009年5月31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在济南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重大决策,对省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回答4~5题。

4.进行政府机构改革,是因为(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解析:政府机构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是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因此答案为B。

答案:B

5.山东省2009年在全省共选择20个县(市)进行省管县(市)改革试点,条件成熟后这项改革将在全省逐步推行。这其中蕴涵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

B.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

C.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D.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

解析: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进行试点就是要在特殊中找出普遍性,然后运用普遍性指导特殊性,因此正确答案为A。B、C、D与题意无关。

答案:A

6.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下列图示不正确的是(  )

A.生产力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B.社会历史发展――→依靠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依靠社会实践

C.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D.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解决方式阶级斗争――→解决方式改革

解析:社会的发展是通过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实现的。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通过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要通过改革。D项错误,应入选。

答案:D

7.(2009•浙江文综)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保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力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力。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

①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③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④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材料中说明随着我国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在宋代,产生了新的对神的崇拜,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故选C。③体现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不选。

答案:C

8.(2009•福建文综)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了“分田到户”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革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解析:该题材料是在说农民在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排除A和B,并且A和B本身观点有误。D的观点也有误,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

答案:C

9.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这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②本身不正确。

答案:B

10.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物质决定意识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发展的观点

解析:A、B、D不属于唯物史观,C符合题意。

答案:C

11.我国的改革开放,主要内容就是变革生产关系。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国营企业一统天下到合营、三资、私营企业遍地开花,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这些事实表明(  )

A.我国的生产关系是由党和国家的政策决定的

B.人类社会是按照人的愿望变化发展的

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生产关系的变革只有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才能取得成功

解析:本题考查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A错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否认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C与题意无关,只有D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D

12.梁启超认为“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梁启超的观点(  )

①承认了伟大人物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②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正确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否认了实践的社会性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历史观的判断。梁启超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英雄史观,因此首先排除③。该观点肯定了伟大人物的作用,但否认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①②正确。实践的社会性指出: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④正确。

答案:B

13.“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此观点(  )

A.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D.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题干观点错误,应选B。

答案:B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有三个伟大创造:一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三个伟大创造说明(  )

A.农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生产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农民是中国改革的主体

解析:我国农民的这三个伟大创造,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选C项。A项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项观点不正确,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项观点也是不正确的,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

答案:C

15.温总理在《求是》杂志上撰文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好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的哲学依据是(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D.个人利益的满足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解析:“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因此,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6.(2010•全国重点中学模拟)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某班召开畅谈建国60年成就班会,以下是三位同学在班会上的发言:

甲:60年的历程,也是我国不断改革的历程,改革我们的经济制度,改革我们的政治制度,正是因为不断改革,我们伟大的祖国才日益繁荣昌盛。

乙:南方的冰冻雪灾、汶川的大地震、世界的金融危机等,都考验着我国的发展;我国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收入差距不断加大,社会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还有一些民族分裂分子蠢蠢欲动等,我们伟大祖国的前进不会一帆风顺。

丙: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要保证我国继续繁荣昌盛,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分析甲乙两位同学的发言。

(2)指出丙同学的发言中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解析:本题解答时要联系教材知识,并结合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发言。甲同学指出了我国发展的原因之一——改革,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分析就要结合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分析其原因;乙同学谈的是发展中的问题,就要结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分析。丙同学引用十七大报告中的论断,体现的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答案:(1)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我国60年的发展,是不断改革的历程,改革使我国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了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其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②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我国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体现了社会发展过程的曲折性,必须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来解决。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存在的反映。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7.

(1)结合课文内容,对漫画一、二作出评价。

(2)漫画一、二所体现的思想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解析:本题以两幅漫画为背景考查有关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两幅漫画所蕴涵的意义,漫画一否认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漫画二坚持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认真贯彻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第(2)问要在正确解答第(1)问的基础上回答,就是告诉我们要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答案:(1)漫画一的做法没有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出发,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是错误的;漫画二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承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2)两幅漫画告诉我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考前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专练,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高考政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项训练题2016

高考政治文化创新专题测试及答案2016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