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政策

异地高考方案是否能回应考生的诉求

编辑:lvzw

2012-10-15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作文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异地高考方案是否能回应考生的诉求”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10月8日,包括著名法学家郭道晖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在内的30位专家学者联名签署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就读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建议方案》,并向国务院、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部门递交。

方案中提到以随迁子女就学年限作为认定“异地高考”资格的主要条件,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资格认定,应当和随迁子女就学年限基本接轨,不应显著高于随迁子女的就学年限要求等。

这个方案缘起于今年8月底教育部等四部委出台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以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随后提出的,除了对家长、学生和城市等限定条件分别提出要求外,将准入门槛交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具体制定。

目前,各省正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紧锣密鼓地制定具体方案,很多人对这些方案翘首期盼:这些方案是否能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随迁子女就读地参加高考,路究竟还有多远?

现实——解决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到底有多紧迫?

吴女士是北京某教育网站的编辑,老家在山东,已经来京工作15年。儿子昊昊在北京出生,从幼儿园开始就在北京上学,现在读小学六年级,除了户籍卡上的地址,他和班里的北京同学几乎没什么区别。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吴女士就开始考虑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值得庆幸的是,2003年国家出台文件,允许随迁子女在当地进行义务教育,吴女士一家特别高兴。

但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高考考生必须在户口所在省(区、市)参加高考,并到当地招生委员会指定的地点报名”。这就意味着,昊昊可以在北京上小学、初中,甚至是高中,但高考时还是要被打回原籍。

对于昊昊来说,他面临的现实难题是,现在全国有半数以上省份进行高考自主命题,迁入地与流出地高中使用的课本、高考科目可能都不相同。如果他都要回原籍参加高考,就会面临在求学地考试内容不同于户籍所在地所学内容的尴尬。

在北京,乃至在全国,昊昊并不是特例。据统计,在北京读小学、初中的随迁子女有近48万,相当于本市户籍同龄学生的半数,其他人口流入地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另据调查,目前,我国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两亿人,有近千万农民工随迁子女分布在不同城市的中小学就读。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我国城镇化率将由现在的47.5%提高到51.5%,对此,有专家指出,这就意味着今后5年大概会有6000万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更多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可能随时转化为随迁子女。

还有专家指出,近几年集中凸显的随迁子女就地高考的问题是源于2003年出台的允许随迁子女在当地进行义务教育的相关文件。从2003年至今,近10年的时间过去,当时就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正面临或者即将面临高考。从这个角度看,目前集中显现的随迁子女就地高考问题,其出现或为必然。

上述内容就是由我们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的“异地高考方案是否能回应考生的诉求”供大家参考,希望考生能够取得好成绩。

标签:高考政策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