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试题

2016年高考语文考前复习题

编辑:

2016-06-04

A. 其养之(  ),如保婴儿   也        B. 大如鸡,冲霄( )去    乃

C. (  )不敢以常鸽应       虽        D. 贤君之于良臣(  )       矣

8.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是一项是(   )

A. 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D. 睛映月作琥珀色/两目通透/若无隔阂/中黑珠圆于椒粒/启其翼/胁肉晶莹/脏腑可数

9.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小说第一段以笼统介绍和细节渲染相结合的手法叙写了张幼量寻鸽、购鸽、养鸽的行为过程和自豪的心

理状态,展示了主人公嗜鸽成癖的性格特点。

B. 小说的第二段写得有鬼气也有仙气,虽然是黑夜旷野之中,但以少年的一袭白衣和隐隐的月色作为点缀,

黑白相衬,三言两语即勾勒出神秘而清幽的意境。

C. 小说的第三段是全篇主要内容所在,作者妙笔生花,精选动词,多用短句,行云流水,灵动连贯,白鸽

翻飞的形象跃然纸上,展现了超凡的文言描摹功力。

D. 小说的第四段出人意料,焚琴煮鹤的结局让人叹惋不已,作者并没有批评主人公是叶公好龙,“鬼神之

怒贪而不怒痴”的评语对主人公的行为有了宽解。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目前院宇都渺,盖一小墓,树二柏焉。(3分)

他日,见某公,颇有德色,而其殊无一申谢语。(4分)

何乃以明珠暗投,致残鼎镬!(3分)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4分)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归至资江重游双清亭(其一)(清)魏源

屿扼双流合,江涵一廓烟。

客来云半槛,影别水多年。

溪涨山为岸,春深雨失天。

孤亭回首处,反照但苍然。

(注)“屿”指双清亭所在的砥柱矶。

有的版本将诗中的“失”字写作“湿”,你觉得哪个好,为什么?(4分)

(2)请从写景的角度对该诗进行赏析。(4分)

12.古诗文默写。(6分)

(1)夜深忽梦少年事,                  。      (2)人生如梦,                  。

(3)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4)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 (5)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9分)

一本在中国遭到冷遇乃至唾弃的书,在日本却成为畅销书,人们竞相阅读——100多年前《海国图志》的命运,为中日两国此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海国图志》由魏源在1842年著成。这一年对中国意义深远: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国门洞开。进士出身的魏源很早就产生了改革内政的经世思想,鸦片战争的溃败,更使他深刻认识到了解西方的紧迫性,于是迅速调整了自己的经世目标,转而走上了“师夷”的道路。

照理说,《海国图志》在这样一个败世颓局中出现,应该引起很大反响才是。该书的宗旨是让中国人“睁眼看世界”,正为当时寻求救国大计的人打开了了解西方的窗口,理应畅销走俏。

然而,历史却一波三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雷颐评价称,在当时,愚昧排外,“天朝上国”的妄自尊大观念主宰着“世道人心”,由于为“夷”所败,不要说“师夷”,连谈海外之事都成为禁忌。但《海国图志》却并未就此埋没。历史的吊诡,使它在一衣带水的日本,激起了一场巨浪。

由于在国内无人问津,当时有些书商开始尝试在邻国日本打开这本书的市场。到1859年,同样一部书的价格涨了近3倍。《海国图志》在日本迅速畅销,成为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日本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利用《海国图志》提供的世界知识,结合日本实际,提出了维新改革主张,拉开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序幕。据雷颐介绍,2011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中日交流与中日关系历史考察学术研讨会”上,日本学者落合弘树在其学术报告《明治维新与中国——幕府维新的日本和中国》中明确指出“以图独立的佐久间象山‘和魂洋才’的想法,大部分是从魏源的《海国图志》中得来的”,充分肯定了《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贡献。

《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命运不禁让人感叹。而对出版物和以出版物为载体的思想的态度之差别,为中日两国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差异埋下了伏笔。

在雷颐看来,中国自古就是东亚文化的中心,对周边的国家有着强烈的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这也造就了千百年来国人传统意识中的文化优越感,无形之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包袱。由此,当长期处于文化优势地位的中国第一次遭遇西方文化的冲撞时,优越已久的国人习惯性地将西方列强视为蛮夷之邦,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的先进性,“师夷”便成为无稽之谈。同样的,在以后的每一次变革中,妄自尊大、盲目排外的清政府坐拥着华夏正统文化这个巨大的包袱,让每一次文化的对接交融都变为惯性抵触,让每一次的迈步前行都变得步履维艰,一次次地失去变革时机,最终让中国成为国际社会边缘化的一个落后国家。

相对而言,日本的文化包袱没有中国那么重。目睹了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后,一向对中国文化项礼膜拜的日本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也意识到了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必要性。所以当19世纪中期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时,日本果断地接受当时更为先进的西方文化,在变革中一路崛起。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3.下列关于“《海国图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海国图志》是魏源在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国门洞开的情形下写成的一本书。

B.《海国图志》是一本在中国遭到冷遇乃至唾弃,而在日本却被人们竞相阅读,并至今畅销不衰的书。

C. 《海国图志》一书为当时寻求救国大计的人打开了了解西方的窗口,其宗旨是让中国人“睁眼看世界”。

D.《海国图志》为日本著名的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提供了世界知识,帮助他拉开了明治维新的序幕。

14.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