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文综 > 高考文综试题

淮南市2015届高三文综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编辑:

2015-05-13

16.中共中央驻地曾有多次转移,某同学探究这一专题时得出了以下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A.从上海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从瑞金到延安,有利于抗日战争向解放战争转变

C.从延安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

D.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

17.下表反映了新中国不同时期新增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由此可知

A.建国初革命外交开创了对外交往新局面 B.七十年代与中国有邦交的国家总数达到峰值

C.八十年代“无敌国外交”遭受重大挫折 D.外交状况受到了综合国力与外交政策的影响

18.诗人北岛曾经写过一首短诗——《人生》,通篇只有一个字:“网”。而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2013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4G牌照,宣告我国通信行业进入4G时代。这表明

A.互联网深刻影响了人类生活 B.诗人的预测变为现实

C.互联网取代了传统的“网” D.世界开始连成了整体

19.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外曾出现过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两种极端。但有学者认为: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宣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想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手段,以下能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

A.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B.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C.洋务运动和国民大革命D.戊戌变法和文艺复兴

20.下图反映了罗马法发展演变的过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奴隶与贵族的斗争催生成文法

B.罗马人与外邦人的斗争催生公民法

C.公民法适用于罗马一切自由民 D.万民法在公元前3世纪中期初见端倪

21.某同学在学习时养成了搜集图片解读历史现象的好习惯。据下列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瓦特蒸汽机 早期电动机 开平煤矿 八幡制铁所

A.西方文明的兴起 B.工业文明的扩展 C.世界市场的出现 D.逐步缩小的世界

22.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关系扑朔迷离。有学者将它绘制为下图,该图反映了

A.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

B.当今世界形成了多极格局

C.当今世界格局两极化趋势

D.当今世界格局单极化趋势

读下列中国分地区城镇化率示意图,回答23~24题。

23.图例 分别代表的是

A.东部、全国、中部、西部

B.中部、全国、东部、西部

C.西部、中部、全国、东部

D.全国、东部、中部、西部

24.该图直接反映的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

A.城镇化发展较平衡,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扩大趋势明显

B.城镇化发展较平衡,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扩大趋势不明显

C.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扩大趋势明显

D.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区域差异扩大趋势不明显

25.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频繁问题,我国打造海绵型城市(海绵型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下图中城市绿地建设,符合海绵型城市要求的是

2014年12月,蒙(自)河(口)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下图为蒙河铁路及铁路线上的马英河大桥。回答26~27题。

26.影响蒙河铁路建设的障碍条件主要是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水文条件 D.资金条件

27.蒙河铁路有些路段采用图中的高架桥的方式,目的主要是

A.保护生态 B.节约耕地 C.减小起伏 D.降低造价

利马是世界著名的“旱城”。但一年之中,约有半年是大雾弥漫季节。浓雾移动时,如霏霏细雨,当地人称这种浓雾为毛毛雨。结合利马及周边区域图,完成28~29题。

28.利马多大雾天气,主要原因是

A.受沿岸暖流影响,空气湿度大

B.地处低纬地区,空气对流强烈,水汽上升冷凝

C.地处低纬地区,又受沿岸寒流影响,下层空气易冷凝

D.位于沙漠地区和盛行西风的迎风坡,空气中尘粒多,水汽易凝结

29.与甲、乙、丁处所在气候区比较,丙处所在气候区的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丙处

A.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B.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

C.裸地面积广,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 D.蒸发量大,云量多,大气保温作用强

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30~31题。

30.下列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

B.②是形成喀什特地貌的主要原因

C.③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D.④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31.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  )

A.⑧ B.⑦ C.⑥ D.⑤

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回答32~33题。

32.在下列各组节气中,我国各地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A.清明、寒露 B.立冬、白露

C.小雪、霜降 D.雨水、小暑

33.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各点日期所处的节气正确的是

A.①--大雪 B.②--立春 C.③--秋分 D.④--芒种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