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上海高考 > 上海高考志愿填报

上海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如何让选择高校

编辑:sx_bilj

2014-03-06

上海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如何让选择高校

每年不知有多少人为高考填志愿而犯愁。今年的“平行志愿”填报办法刚出笼,媒体又纷纷扬扬,大谈其中的“误区”,好像旧愁未了,陷阱更深。考生们在家长要求、高中指导、高校宣传、媒体预测、专家提醒、政府规定等下,既要估计自己的考分,又猜测申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既要在自己的分数、志愿、大学之间权衡,又要与同伴竞争。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把志愿表上所有空格填满,仍忐忑不安。来年,又一大批考生及家长开始学习、咨询、研究志愿填法,又有那么多人开始反复宣讲那些听起来差不多的所谓知识和规则。大概很少有一样事情,可以令全社会如此自觉地、专心地一起来学习研究的。当然,这里指的是报考国内大学。

高考填志愿,说白了,就是选择高校中的“申报”程序,是申请人对一所高校表达入学的愿望,其本质是选择教育,选择一种比较符合自己意愿的发展机会。为什么要选择这所高校?一看自己意愿,二看该校教育水平,三看成功可能性。遗憾的是,现在人们填志愿时最要花心思的是其三,最不追究的是其一和二。

申请是否可能成功,这取决于规则,包括填报规则和录取规则。现在讲解填法的多,解释录法的少(只说是计算机程序规定的)。而考生最不了解的是政府和高校的录取规则,所以疑虑丛生。不少考生和家长或以为录取分数线是由高校设定的,或以为高校是可以随意录取或不录取考生的。这些都是误解。录取的基本规则是公开报名、有限填报、按校排队、高分优先。考生填报了一所高校,就与报考该校的所有考生一起,按分数高低排队录取,直到名额用完为止,最末位(不是最差)的分数就是录取分数线。可见,录取结果是由相同志愿考生的分数竞争决定的,志愿填报时谁都料不准,但填完后就成定局,谁都改不了。所以,规则本身决定了风险,促使考生的选择动机偏向“安全”,顾不上报考高校的真正目的。平行志愿使考生有多次“按校排队”的机会,这是它最大好处。但它毕竟不是全面开放的申请和选拔制度。

怎样算是按照自己意愿选择高校呢?自己的志愿是什么?是求知欲、职业、名利?还是没有?对不少考生来说,这些问题比录取规则更难解。但这些不同性质的意愿,直接关系到对教育的需求。如文学爱好者报考文学,可别太拘泥于职业。擅长绘画者可以报考多种设计专业,也可以做各种设计职业。要当科学家或工程师者,可以不受专业限制。要升官发财的,可以不论高校。志愿不明确者,那就别计较专业。如果高考制度更开放(尽管高校可能会感到麻烦一些),它会引导考生更真实地思考自己的发展问题。但对考生来说,始终应把握最真实的东西。选择高校主要是为了发展自己的求知欲,对什么知识或问题有兴趣?这是自己最需应该关注的问题。

当下考生普遍重视就业需求,这是不错的。但要想清楚专业与职业、教育与就业、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免误导自己。职业变化总比专业快,种类总比专业多。热门专业未必保证就业,就业未必专业对口;接受教育是为了完善人生,人生的意义比职业大,生活的问题比就业多。就业不等于发展,就业以后的困难或许更多;素质与能力才是生活之本,也是就业之本。优秀的人总有机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算优秀。切不要把得到名利作为意愿。

选择高校,就要了解高校。了解高校教育水平不容易,不能只听名气、看校园。由于从高校招生宣传材料中看不出问题,政府的教学评估信息又看不到,这里建议考生自己去查看几个最基本的信息。

一是教师。生师比是高校的基本办学指标。一所高校专任教师太少,学生太多,虽节省开支,对学生总归不利,也很难使人相信它会把学生放在多么重要的地位。还有就是教师职称和学位情况,两者以高为好,在选择同类高校的时候,这个因素更有参考价值。考生可以从高校的网站上查教师和学生总数,如要更详细一些,可以按专业查教师和学生人数,再汇总核对,这对选择专业也有帮助。如再要确切一些,可以核对课程表上的开课教师信息。

二是课程。课程是教育的基本资源,课程越多,对学生越有利,而高校的负担也越大。高校开课没有硬性的数量规定,所以,关键是看学生有多少选课的机会,这犹如商品不充裕的市场经济,很难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一样。有的国际著名大学号称课程比学生多。考生可以从高校的教学计划书中了解课程总数和专业课程数,参照学生与教师数等,就大概知道选课机会了。如再仔细一些,可以分析高校的课程种类。课程种类多,则师资丰富,满足学生兴趣的机会可能也多一些。

三是书刊。将高校书刊总数与学生总数比照,得到的是生均书刊数。好的大学必有大量的书刊,而且种类多,使各种学生可以方便地借阅。现在考生很少关心这个信息。

此外,考生还可以关注一下高校中与自身相关的信息,比如允许借多少书刊,选多少门课程,有多少交流机会,多少社团等。这里反映了高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资源。资源比较丰富、对学生比较开放的高校,比较值得选择。

选择高校是考生的权利。有人会问,中国学生能够进入高校就不错了,还会在乎这么多?提高考生选择高校的能力,既有利于考生,也有利于促进高校的建设。我们算是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了,考生的机会增加了,但愿更多的考生能够更加理性地选择高校,获得实现自己志愿的机会;但愿更多的高校能够更加主动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获得自身发展的机会;但愿社会能够形成更加合理的教育需求关系,促进高等教育沿着符合教育规律、学生与高校长远利益的方向发展。

相关推荐:

2014年上海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最热门的六类专业 

上海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读懂专业录取规则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