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陕西高考 > 陕西高考语文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词鉴赏常用术语及分类例说

编辑:

2016-03-11

(二) 怀古咏史类。了解史实,体会作者创作意图,找到触发其感情的媒介或现实原因,从而领会感情。喜用术语: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含蓄(表现手法)等等。

例一,《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问题:此诗曾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请问它好在哪里?

解析: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是由市中心通向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此是高门世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大将谢安都住在这里。昔日繁华热闹,而今长满野草、野花,变得荒

凉冷落,再加上斜阳残照,更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以上是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后两句乃千古名句,赋予燕子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引出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此诗怀古伤今,对比鲜明,语言浅显而又蕴藉含蓄,读来余味无穷。(答案在其中)

例二,《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注释:唐代从安史乱后,朝政紊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严重,而朝廷一味和亲,人民备受祸害。)

问题:词诗写法上有何特点?

解析:此诗借古讽今,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痛斥和亲政策,击中时政的要害。(即答案)

例三,《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睿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释:长庆四年,作者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长江东下,经西塞山。三国以来,金陵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政权更替反复。有鉴于此,诗人写下此诗。)

问题:“人世几回伤往事”中伤感的往事是什么?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析:结合注释理解作者创作意图。解题时,宜把它放到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思考。

答案:指东吴以后的几个朝代在金陵建都,但一个个相继灭亡。反对分裂,主张统一。

例四,《金陵怀古》(晚唐.司空曙):“辇路江枫暗,宫庭野草春。伤心庾开府,老作北朝臣。”(注释:庾开府即庾信,梁朝著名诗人,早年在金陵做官,梁亡,被迫仕于北周。他经历了北朝几次政权的交替,又目睹南朝最后两个王朝的覆灭。)

问题:谈谈此诗虚实的运用及怀古的主旨。

解析:先思考金陵、晚唐之间的联系,再想怀古的意图,结合注释,通读后就不难理解此诗,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答案:此诗前两句实写。写眼前所见,通过辇路、宫庭与江枫、野草对比把古都金陵衰败荒凉的景象表现得具体、鲜明,其盛衰兴亡之感自然寄寓其中。后两句虚写。运用想象和联想,加入典故抒发情怀。用典自然、恰当,蕴含丰富,耐人寻味,既感伤六朝的兴亡,又借以寄寓对唐朝衰微的感叹,更包含作者的故园之思、身世之感。

(三) 山水田园类。抓住写景特点,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写景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喜用术语:寄情山水、闲适恬淡、厌弃名利、热爱自然(思想内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比喻、拟人、夸张、衬托、联想、动静、明暗(表现手法)等等。

例一,《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问题:此诗的意境是什么?夜晚桂花落,作者竟然知道,为什么?后两句用了什么手法?

解析:难点是意境。先体味诗中写了什么景,作者有什么情,二者怎样交融。景是花落、月出、鸟鸣,气氛是幽静;而人有闲情,内心闲静。交融在一个“静”字上。

答案:意境是静谧。“人闲”说明周围无人事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再加上环境的幽静,所以细微的花落下才被觉察到了。后两句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例二,《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问题:此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解析:难点是写法。但套一套表现手法(见上说明),可得启示。思想感情就好回答,想一想为什么要写山川、河流、大漠、戈壁、草原、雪山等等,自然是这些东西雄伟、壮丽、广阔,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这正是自然之美,它激发了人们对自然之爱。

答案:前两句运用衬托手法,第一句写山似被水拦腰冲断,借山势写水之汹涌,第二句写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借水势衬山之奇险;后面则化静为动,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似乎它对江上来客表示欢迎。此诗写了远望所见的天

门山壮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例三,《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问题:此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语言有何特点?

解析:此词易懂,可对照术语对号入座。

答案:基调是“闲适”。上片从他与邻里关系的融洽,对现在生活的满足可见其内心的宁静,淡泊的情怀;下片从他对偷梨、枣儿童的欣赏、保护态度也可体味出万事足后的闲情。语言明白如家常语,通篇无奇字,无丽句,不用典,不雕琢,至“简淡”之妙境。

例四,《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问题:诗中给我们描述的是怎样一个人物?其内心世界是怎样的?诗是怎样表现“幽”这一字的?

解析:此诗用字造语平平无奇,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境界自出,蕴含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就意境而言,它不仅给人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的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

答案:从所居、所为可推断这是一个闲适恬淡的隐者。其内心是安闲自得,尘虑皆空的。诗选择了竹林与明月为对象,以月之明映衬林之暗,描述的是月夜幽林之景,再加上琴声、长啸,以动衬静,更加显得清幽澄净。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