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宁夏高考 > 宁夏高考文综

高考文综历史二轮复习计划及重要知识点

编辑:

2016-02-23

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综合探究

一、儒家思想的演变及今天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1.演变

(1)创立:春秋晚期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仁”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仁爱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维护周礼,认为贵贱有序。

(2)发展: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儒家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和“政在得民”的思想,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生产时间,减轻刑法和赋税;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3)厄运:秦朝时儒家思想不适应巩固政权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生们又经常非议时政,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到排斥和压制。

(4)独尊:西汉汉武帝时期,儒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神化了皇权,适应了封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获得独尊地位,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创新:南宋时期,朱熹对儒家思想加以创新,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并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其实质是为封建等级制度做辩护。

(6)批判:明清时期,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家思想提出批判,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提出早期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7)冲击:近代前期,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资产阶级各政治派别以启蒙思想的一些原则为依据否定了儒家思想的合理性,特别是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而发生动摇。

(8)摧毁:新中国成立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取得绝对的领导地位,受“左”倾思想的影响,一度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采取了一种偏激的态度和措施,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摧毁。

(9)新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纠正了对传统文化的偏激态度,重新认识到了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提倡和发扬儒家思想体系巾的“仁爱”“德治”“民本”等思想,使传统的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找到了合理的位置。

2.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1)取其精华:对那些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观、道德观,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它们都可以转化为新的时代精神,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更具有现实意义。

(2)去其糟粕,必须坚决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

(3)总的原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吸取其中的精华、,既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二、明清时期中西科技的比较

1.不同点

(1)在内容上:西方侧重对事物及其规律探索的理论科学,建立了学科体系;中国则侧重于应用科学。

(2)在研究方法上:西方科学家注重观察和实验;中国则采取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知识拓展

一、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1.先秦: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展,文学艺术各放异彩。

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

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元:宋代重文,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两宋之际,太平景象被金人铁蹄踏破,士人南下,流落异乡。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发了诗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朝廷不思进取。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

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

拓展探究:

1.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

2.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专题总结】

一、横向构建

二、纵揽通史

中国古代史(远古~1840年)

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勃兴中国历史早在170万前的原始人类就开始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后来发展到石器时代。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当时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在原始社会末期,产生了原始手工业,主要有青铜铸造、养蚕缫丝,并出现原始绘画。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