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模拟题

2016潍坊市高三语文下学期高考模拟试卷

编辑:sx_gaohm

2016-05-11

语文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三语文下学期高考模拟试卷,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第I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跟贴(tiě)     弱冠(guàn)     闷葫芦(mēn)     若即若离(jí)

B.更名(gēng)     骠勇(biāo)     根状茎(jīng)     方枘圆凿(záo)

C.蓦然(mò)    混浊(hùn)     电饭煲(bāo)     间不容发(jiàn)

D.着魔(zháo)     矜持(jin)       夹生饭(jiā)     经史子集(jī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古松千丛迎后裔,□□□□□□□。清明时节,汾河东畔,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隆重举行:公祭仪式上,洪洞县县长恭诵的祭文  甲  凝练,感情真挚;民祭活动充分展现了四海华人崇宗尊祖、敦亲睦族的传统美德,  乙  大槐树“根祖”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歌舞祭充分展现了大槐树“根”的理念、“根”的  丙  和古槐后裔的恋“根”情怀。

2.在文中甲乙丙处填入下列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简捷    及其    内涵     B.简捷    以及    内含

C.简洁    以及    内涵  D.简洁    及其    内含

3.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月万里送故人      B.心香一炷祭祖槐

C.祖槐一株祭扫多   D.年年祭扫先人墓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主预习、自主探究是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切不可越俎代庖,用课堂上的合作交流来解决一切问题。

B.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房价渐趋平稳,商品房市场一度出现了不瘟不火的局面。

C.孩子成长是个渐进的过程,尽管家长、老师苦心孤诣的教育必不可少,但我们也必须要明白,给孩子一片天,让他们勇敢地接受岁月的洗礼。

D.今天我们提倡的创新,并不是要抛开先贤时代的成果另起炉灶,而是要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并努力超越前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每年一度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必将激励广大青少年正确书写、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自觉意识,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

B.参加研制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中,经过不懈努力,神舟七号飞船终于成功发射。

C.近日南京军区用高仿真硅胶人像复原了1945年日军“受降仪式”现场。在复原场景中,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正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交投降书。

D.去年年底,一位名叫奇尔布莱德的英国男子在其任职公司组织的圣诞聚会上狂跳“骑    马舞”时,因急性心力衰竭突然猝死,真可谓乐极生悲。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优美是人类最早把握的一种美的形态。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们对于美的最初认识,都是“美在于和谐”,都强调美只能存在于事物的多样统一之中,这种多样性的统一就是和谐,也就是优美。

②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是一个事物的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它首先表现为感性形式的和谐统一。优美的事物往往是小巧的,光滑的。逐渐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其次它还表现为内容的完整与统一。亚里士多德就强调美的事物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说:“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再次,它还表现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即形式能够完美地适合于内容,内容和形式处于交融无间、互相适应的状态。既不是形式压倒内容,也不是内容溢出于形式。另外,这种和谐还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的和谐,即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这种和谐状态中,主体感到了他同外部世界的统一,外部世界成了他的自我的肯定,从而产生一种审美的愉快。

③优美的这一基本特征是由优美的本质决定的。美的本质和根源在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是真和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矛盾统一,而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等便是这种矛盾统一的各种具体不同的形态。优美以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这一本质,它表现为现实对于实践的单纯的肯定,而不是二者的对立、冲突和斗争;表现为对于丑的排除,而不是美丑并存的局面;表现为实践的静态成果,而不是实践的艰苦历程。在这里,现实与实践、真与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似乎是处在交融无间、相对统一的状态中,所以在形式上它呈现为和谐与相对稳定,给人们的审美感受也是单纯平静的。

④优美的这一本质还可以在它的各种具体形态中得到进一步说明。社会生活中的优美往往表现为人们之间的一种融洽的关系与和平宁静的生活氛围,像体现着无私的友谊、贞洁的爱情、亲子之爱等等的各种场景与行动。自然中的优美往往是那些为人们所熟悉所把握了的对象,如花颜月色、珠光宝气、鸟兽虫鱼等等,以及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色,甚至野外的荒郊小径。艺术中的优美是现实中的优美的能动反映。优美的艺术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斗争一般不具有严峻对立、不可调和的性质,而且往往以大团圆为结局;而优美的诗歌和散文,则是往往摄取一些日常生活小景,集中地表现,在形式上也力求完美和谐。

6.根据文章内容,下列不属于“优美”范畴的一项是

A.春日的傍晚,父母带孩子在公园里放风筝,满怀爱意地看着孩子欢快地奔跑。

B.贵州黄果树瀑布飞流急湍,直落千尺;虎啸雷鸣般的轰鸣,震耳欲聋。

C.王实甫《西厢记》中张君瑞与崔莺莺几经波折,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D.江南园林中绿树掩映着亭台楼榭,湖塘倒映着灰瓦白墙,修竹遮掩着小桥流水。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西方都认为事物的多样统一才能构成优美,事物的单一因素不会给人以优美的享    受。

B.优美的基本特征是和谐,其感性形式是和谐统一的,因此大的、有冲突的事物不会形成优美。

C.真和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矛盾统一,可以表现为优美、崇高、喜剧、悲剧等不同形态。

D.对于丑的排除、实践的静态成果和现实对实践的单纯肯定,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是单纯平静的。

8.下列关于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为了说明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区别。

B.本文论证说理方法灵活多样,既有举例分析,也有对比说理和比喻论证。

C.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从对优美的认识到其特征、本质,逐层展开,逻辑严密。

D.本文语言形象优美,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很好地阐明了“优美”这一美学概念。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侯景字万景,魏之怀朔镇人也。少而不羁,为镇功曹史。魏末北方大乱,乃事边将尔朱荣,甚见器重。初学兵法于荣部将慕容绍宗,未几绍宗每询问焉。后以军功为定州刺史。始魏相高欢微时,与景甚相友好,及欢诛尔朱氏,景以众降,仍为欢用。稍至吏部尚书,非其好也。每独曰:“何当离此反故纸邪。”寻封濮阳郡公。

欢之败于沙苑,景谓欢曰:“宇文泰恃于战胜,今必致怠,请以数千劲骑至关中取之。”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后为河南道大行台,位司徒。又言于欢曰:“恨不得泰。请兵三万,横行天下;要须济江缚取萧衍①老公,以作太平寺主。”欢壮其言,使拥兵十万,专制河南。景右足短,弓马非其长,所在唯以智谋。及将镇河南,请于欢曰:“今握兵在远,奸人易生诈伪,大王若赐以书,请异于他者。”许之。每与景书,别加微点,虽子弟弗之知。

及欢疾笃,其世子澄矫书召之。景知伪,惧祸,因用王伟计,乃遣其行台郎中丁和上表求降。帝召群臣议之,尚书仆射谢举等皆议纳景非便,武帝不从。初,帝以是岁正月乙卯于善言殿读佛经,因谓左右黄慧弼曰:“我昨梦天下太平,尔其识之。”及和至,校景实以正月乙卯日定计,帝由是纳之。于是封景河南王、大将军。

高澄嗣事为勃海王,遣其将慕容绍宗围景于长社。景急,乃求割鲁阳、长社、东荆、北兖请救于西魏,魏遣五城王元庆等率兵救之,绍宗乃退。(后)高澄又遣慕容绍宗追景,景退保涡阳,使谓绍宗曰:“欲送客邪?将定雄雌邪?”绍宗日:“将决战。”遂顺风以阵。景闭垒,顷之乃出。绍宗曰:“景多诡,好乘人背。”使备之,果如其言。景命战士皆被短甲短刀,但低视斫人胫马足,遂败绍宗军。相持连月,景食尽,诳其众以为家口并见杀。众皆信之。绍宗遥谓曰:“尔等家并完。”乃被发向北斗以誓之。景士卒并北人,不乐南度,其将暴显等各率所部降绍宗,景军溃散。

(选自《南史》,有删改)

【注】①萧衍:即南朝梁武帝,深通佛学,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并常在那里讲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魏相高欢微时        微:微贱,卑微

B.恃于战胜,今必致怠     怠:怠慢,不敬

C.其世子澄矫书召之      矫:假托,诈称

D.景多诡,好乘人背      诡:欺诈,奸猾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后以军功为定州刺史     谨拜表以闻

B.欢之败于沙苑       先妣抚之甚厚

C.尔其识之        当其欣于所遇

D.景闭垒,顷之乃出      而后乃今培风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B.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C.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D.欢以告其妃娄氏/曰/彼若得泰亦将/不归得泰失景于事/奚益/欢乃止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魏丞相高欢曾与侯景十分要好,后来高欢诛灭尔朱氏,侯景率领部下投降,仍然被    其重用,不久还升为吏部尚书,但这一职位并不符合侯景的愿望。

B.侯景先后效力于尔朱荣、东魏大丞相高欢和梁武帝萧衍,且屡受重用,历任定州刺史、    吏部尚书、濮阳郡公、河南道大行台、河南王、大将军诸职。

C.尽管群臣都不同意接受侯景的投降,但梁武帝因为自己让近侍黄慧弼记下天下太平之    梦和侯景定计投降均是在正月乙卯日,所以同意接纳侯景。

D.涡阳之战中,侯景屡出计谋,先是从背后袭击,再命士兵披短甲持短刀低头砍人腿和马脚;但将士们因为听说家属都被高澄杀害了,于是投降慕容绍宗。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