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物理模拟题

物理2014年高考冲刺模试题

编辑:sx_songyn

2014-05-16

物理2014年高考冲刺模试题

31.(16分)下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刺激 ,从而使其分泌 ,经 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表明机体通过 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示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 。表明机体还可通过 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3)研究者又进一步研究刺激迷走神经、注射不同剂量促胰液素对胰液分泌量的效应,结果如下表。

处理方式

时间/剂量 分泌量 (滴/15min) 时间/剂量 分泌量 (滴/15min) 时间/剂量 分泌量 (滴/15min)

刺激迷走神经 3min 8 3min 8 3min 8

注射促胰液素 1mg 11 2mg 37 3mg 62

刺激迷走神经同时注射促胰液素 3min和1mg 43 3min和2mg 88 3min和3mg 120

由表中数据可知,单独刺激迷走神经或注射促胰液素与二者同时作用相比, 对胰腺分泌胰液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表明调节胰液分泌的两种方式具有 作用。

北京市朝阳区2014届高三3月第一次综合练习

化学部分

6. 当身处贴有下列标志的环境时,行为不正确的是

7.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和②变化过程中都会放出热量

B. 氯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于钠原子和氢原子

C. ①和②中的氯原子均得到1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 NaCl中含有离子键,HCl中含有共价键

8. 综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Ⅰ、Ⅱ的反应原理均是Zn + Cu2+ = Zn2+ + Cu

B. Ⅰ、Ⅱ中均有电子转移,均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利用

C. 随着反应的进行,Ⅰ、Ⅱ中CuSO4溶液颜色均渐渐变浅

D. 取a中溶液,加足量Ba(NO3)2溶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9.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的是

A. 氨水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NH3•H2O NH4+ + OH-

B. 工业上用过量的NaOH溶液吸收SO2:SO2 + OH- == HSO3-

C. 用烧碱溶液清洗铝表面的氧化膜:2OH- + Al2O3 = 2AlO2- + H2O

D. 用石灰乳吸收泄漏的氯气:2Ca(OH)2 + 2Cl2== CaCl2 + Ca(ClO)2 + 2H2O

10.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温度/℃ 20 100

FeCl3饱和溶液xkb1.com 棕黄色 红褐色

A. B.

c(醋酸) / (mol•L-1) 0.1 0.01

pH 2.9 3.4

C. D.

11. 右图为实验室制取乙炔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逐滴加入饱和食盐水可控制生成乙炔的速率

B. KMnO4酸性溶液褪色,说明乙炔具有还原性

C. 用Br2的CCl4溶液验证乙炔的性质,不需要除杂

D. 将纯净的乙炔点燃,有浓烈的黑烟,说明乙炔不饱

和程度高

12. 在100℃时,将N2O4、NO2分别充入两个各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浓度变化如下:[2NO2(g) N2O4(g) ΔH<0]

容器 物质 起始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Ⅰ N2O4 0.100 0.040

NO2 0 0.120

Ⅱ N2O4 0 0.014

NO2 0.100 0.07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衡时,Ⅰ、Ⅱ中反应物的转化率α(N2O4)<α(NO2)

B. 平衡时,Ⅰ、Ⅱ中上述正反应的平衡常数K(Ⅰ) = 2K(Ⅱ)

C. 平衡后,升高相同温度,以N2O4表示的反应速率ν(Ⅰ)<ν(Ⅱ)

D. 平衡后,升高温度,Ⅰ、Ⅱ中气体颜色都将变深

25. (16分)

对羟基扁桃酸、香豆素–3–羧酸用于制备药物、香料,二者合成路线如下(部分产物及条件未列出):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2)A生成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3)B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

(4)对羟基扁桃酸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5)乙醇→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6)有机物甲能发生银镜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甲中含有羟基

b. 芳香化合物中只有一种酯与甲互为同分异构体

c. F、X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7)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8)X分子中存在两个六元环,X→W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6. (12分)

综合利用CO2对环境保护及能源开发意义重大。

(1)Li2O、Na2O、MgO均能吸收CO2。如果寻找吸收CO2的其他物质,下列建议合理的是______。

a . 可在碱性氧化物中寻找

b. 可在ⅠA、ⅡA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中寻找

c. 可在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中寻找

(2)Li2O吸收CO2后,产物用于合成Li4SiO4,Li4SiO4用于吸收、释放CO2。原理是:在500℃,CO2与Li4SiO4接触后生成Li2CO3;平衡后加热至700℃,反应逆向进行,放出CO2,Li4SiO4再生,说明该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利用反应A可将释放的CO2转化为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产品。

反应A:

已知:

① 反应Ⅱ是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其原因是 。

② 反应A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高温电解技术能高效实现(3)中反应A,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 电极b发生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② CO2在电极a放电的反应式是______。

(5)CO与H2在高温下合成C5H12(汽油的一种成分)减少碳排放。已知燃烧1 mo l C5H12(g)生成H2O(g)放出约3 540 kJ的热量。根据化学平衡原理,说明提高合成C5H12的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7. (14分)

某碳素钢锅炉内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硫酸钙、氢氧化镁、铁锈、二氧化硅等。水垢会形成安全隐患,需及时清洗除去。清洗流程如下:

Ⅰ.加入NaOH和Na2CO3混合液,加热,浸泡数小时;

Ⅱ.放出洗涤废液,清水冲洗锅炉,加入稀盐酸和少量NaF溶液,浸泡;

Ⅲ.向洗液中加入Na2SO3溶液;

Ⅳ.清洗达标,用NaNO2溶液钝化锅炉。

(1)用NaOH溶解二氧化硅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已知:

20℃时溶解度/g

CaCO3 CaSO4 Mg(OH)2 MgCO3

1.4×10-3 2.55×10-2 9×10-4 1.1×10-2

根据数据,结合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清洗CaSO4的过程_____。

(3)在步骤Ⅱ中:

① 被除掉的水垢除铁锈外,还有 。

② 清洗过程中,溶解的铁锈会加速锅炉腐蚀,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

(4)步骤Ⅲ中,加入Na2SO3的目的是 。

(5)步骤Ⅳ中,钝化后的锅炉表面会覆盖一层致密的Fe2O3保护膜。

① 完成并配平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 + NO2- + H2O== N2↑+ +

②下面检测钝化效果的方法合理的是 。

a. 在炉面上滴加浓H2SO4,观察溶液出现棕黄色的时间

b. 在炉面上滴加酸性CuSO4溶液,观察蓝色消失的时间

c. 在炉面上滴加酸性K3[Fe(CN)6]溶液,观察出现蓝色沉淀的时间

d. 在炉面上滴加浓HNO3,观察出现红棕色气体的时间

28. (16分)

某同学对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黑色沉淀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Ⅰ. 将光亮铜丝插入浓硫酸,加热;

Ⅱ. 待产生大量黑色沉淀和气体时,抽出铜丝,停止加热;

Ⅲ. 冷却后,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黑色沉淀,洗净、干燥备用。

(1)步骤Ⅱ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2)步骤Ⅲ中,“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黑色沉淀”的操作是______。

(3)该同学假设黑色沉淀是CuO。检验过程如下:

查阅文献:检验微量Cu2+的方法是:向试液中滴加K4[Fe(CN)6] 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证明有Cu2+。

① 将CuO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未见明显现象,再滴加K4[Fe(CN)6] 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② 将黑色沉淀放入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滴加K4[Fe (CN)6] 溶液,未见红褐色沉淀。

由该检验过程所得结论是 。

(4)再次假设,黑色沉淀是铜的硫化物。实验如下:

实验装置 现象

1. A试管中黑色沉淀逐渐溶解

2. A试管内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

3. B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

① 现象2说明黑色沉淀具有______性。

② 产生红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③ 能确认黑色沉淀中含有S元素的现象是 ,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④ 为确认黑色沉淀是“铜的硫化物”,还需进行的实验是_____。

(5)以上实验说明,黑色沉淀中存在铜的硫化物。进一步实验后证明黑色沉淀是CuS与Cu2S的混合物。将黑色沉淀放入浓硫酸中加热一段时间后,沉淀溶解,其中CuS溶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北京市朝阳区2014届高三3月第一次综合练习

理科综合物理试卷

2014.3

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一种波 长很短的电磁波 B.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C.β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γ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14.一束单色光由玻璃斜射向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长一定变长 B.频率一定变小

C.传播速度一定变小 D.一定发生全反射现象

15.一正弦交变电流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该交变电流

A.周期为0.125s

B.电压的有效值为 V

C.电压的最大值为 V

D.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 (V)

16.如图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和M,把它们靠在一起从光滑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物块B对物块A的压力为

A.Mgsinθ B.Mgcosθ

C.0 D.(M+m)gsinθ

17.图1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1cm处的质元,Q是平衡位置在x=4cm处的质元。图2为质元Q的振动图像。则

A.t=0.3s时,质元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

B.波的传播速度为20m/s

C.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

D.t=0.7s时,质元P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18.如图所示,真空中有A、B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O、M、N是AB连线的垂线上的三个点,且AO>OB。一个带负电的检验电荷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从M点运动到N点,其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若M、N两点的电势分别为φM和φN,检验电荷通过M、N两点的动能分别为EkM和EkN,则

A.φM=φN,EkM=EkN B.φM<φN,EkM

C.φM<φN,EkM>EkN D.φM>φN,EkM>EkN

19.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在实验中,他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端匀速滑向右端,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始终在小角度偏转,而电压表的示数开始时变化很小,但当滑片接近右端时电压表的示数迅速变大。为了便于操作并减小误差,你认为应采取的措施是

A.换用最大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将导线a的M端移到电流表“3”接线柱上

B.换用最大阻值更大的滑动变阻器,将导线b的N端移到电流表“0.6”接线柱上

C.换用最大阻值更小的滑动变阻器,将导线a的M端移到电流表“3”接线柱上

D.换用最大阻值更小的滑动变阻器,将导线b的N端移到电流表“0.6”接线柱上

20.给一定质量、温度为0℃的水加热,在水的温度由0℃上升到4℃的过程中,水的体积随着温度升高反而减小,我们称之为“反常膨胀”。某研究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水分子之间存在一种结合力,这种结合力可以形成多分子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水分了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势能。在水反常膨胀的过程中,体积减小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所有水分子间的总势能是增大的。关于这个问题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分子间的结合力做正功

B.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克服分子间的结合力做功

C.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分子间的结合力做正功

D.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克服分子间的结合力做功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80分)

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21.(18分)

(1)如图1所示为多用电表的示意图,其中S、T为可调节的部件,现用此电表测量一阻值约为1000Ω的定值电阻,部分操作步骤如下:

① 选择开关应调到电阻挡的______(填“×1”、“×10”、“×100”或“×1k”)位置。

② 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孔,把两笔尖相互接触,调节____(填“S”或“T”),使电表指针指向______(填“左侧”或“右侧”)的“0”位置。

③ 将红、黑表笔的笔尖分别与电阻两端接触,电表示数如图2所示,该电阻的阻值为______Ω。

(2)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探究“合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a.将木板的左端垫起,以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b.在小车中放入砝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

c.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接通电源,释放小车,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断开电源;

d.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更换纸带,重复b、c的操作。

① 在小车的运动过程中,对于钩码、砝码和小车组成的系统,钩码的重力做____功(填“正”或“负”);

② 图4是某次实验时得到的一条纸带,他们在纸带上取计数点O、A、B、C、D和E,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进行测量,读出各计数点对应的刻度x,通过计算得到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以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对应的测量和计算结果填在下表中的相应位置。

图4

计数点 x/cm s/cm v/(m•s-1)

O 1.00 0.00 0.30

A 2.34 1.34 0.38

B 4.04 3.04 0.46

C 5.00

D 8.33 7.33 0.61

E 10.90 9.90 0.70

③ 实验小组认为可以通过绘制 图线来分析实验数据(其中 ,v是各计数点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O是O点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在图5中标出了O、A、B、D、E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C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 图线。

④ 实验小组计算了他们绘制的 图线的斜率,发现该斜率大于理论值,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推荐:
 

全国各大院校2014高考招生简章

2014年各省高考各科考试时间安排

2013年至2014年高考国内国际政治热点新闻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