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历史模拟题

高考历史模拟测试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编辑:sx_gaohm

2016-05-24

我们的将来,是我们凭借过去的材料,现在的劳动创造出来的。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考历史模拟测试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

(安徽省怀远二中201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以农耕为主体的中华文明。回答1~2题。

1.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人,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织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重农政策的长期推行②人口增长的压力  ③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④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D

2.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人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以下文物不可能从该船上发现的是

A.胭脂盒和胭脂瓶               B.珐琅瓷瓶

C.瓷器碎片                      D.铜钱

答案  B

3.(广西桂林中学2011届高三12月月考 文综)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答案  C

4.(河南省郑州外国语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选项属于干支纪年的是

A.《琶琶行》“元和十年”

B.《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C.《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D.《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答案  D

5.(黑龙江庆安三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考试)“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 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    )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

答案  C

6.(黑龙江庆安三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考试)《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    )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

D.娱乐场瓦舍表演杂居《西厢记》

答案  D

7.(黑龙江庆安三中2011届高三第二次考试)请阅读下面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

②千里莺题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难缠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答案  A

8.(吉林省延吉市汪清六中2011届高三第四次月考) 图书博览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9.(陕西省延长县中学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成就突出,对文明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汉代纺织技术相当发达,丝织品远销至地中海, 中国被称“赛里丝”

B.唐朝时青花瓷、粉彩瓷大量行销海外

C.指南针在宋朝时经阿拉伯传入欧洲

D.纸的发明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用最为显著

答案  B

10.(上海市十三校2011届高三12月联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能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主要起源地之一的最有力证据是(    )

A.距今1万年前后人们已学会栽培谷物

B.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传说

C.新石器时代已形成农耕聚落

D.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

答案  D

11.(上海市十三校2011届高三12月联考)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的一次技术传播,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

A.活字印刷术     B.造纸术     C.火药与火器    D.指南针

答案  B

12.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试题)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下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A.逐渐形象化        B.逐渐多样化         C.逐渐简约化         D.逐渐国际化

答案  C

13.(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试题)元代杂剧兴盛,作家众多,名剧迭出。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描述,错误的是

A.杂剧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故又被称为北曲

B.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杂剧的代表作品

C.杂剧的固定演出场所被称为“勾栏”

D.杂剧的发展受到了市民阶层的欢迎,但却遭到了统治阶级的排斥

答案  D

14.(福建省长泰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那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应是高&考%资(源#网

A.己亥年           B .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答案  B

15.(福建省长泰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从下面徐州出土的汉朝画像石中,

我们可以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

A.开始使用曲辕犁耕作

B.牛耕已在淮河流域出现

C.汉朝绘画理论已经成熟

D.棉纺织业有了较大发展

答案  B

16、(福建省南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郑板桥

答案  B

17、(福建省南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2008年1月15日,中国邮政2008—2邮票《朱仙镇木版年画》特种邮票(下图)首发式在开封朱仙镇隆重举行。年画内容主要反映了(  )

A.文人意趣     B.民间风情    C.宫廷生活   D.战争风云

答案  B

18、(福建省南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2004年8月29日,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张艺谋选择了以京剧为主轴的八分钟中国表演,让在场的观众大开眼界。张艺谋选择京剧的理由是(  )

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B.京剧服饰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的一面

C.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D.京剧代表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

答案  C

19、(福建省三明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节日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下列传统节日中,属于节气的是(    )

A. 春节           B、清明             C 、端午           D、中秋

答案  B

20.(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201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一位听书人,身穿暖和的棉布衣服,手里把玩着粉彩蝴蝶鼻烟壶,吃着鲜嫩的熟玉米,津津有味地倾听评书《三国演义》。请推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D

21、(河南省焦作一中2011届高三上期九月月考)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应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 在于(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祈盼朱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22、(32分)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指代符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材料一  中国古籍中出现的部分人名: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南史》),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明史》),史念祖、杨光先(《 清史稿》)。《宋史》中出现的部分人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材料二  20世纪5 0年代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名字越随意,孩子越好养,阿猫、阿狗之类的小名比比皆是, 因此,“狗剩”之类的名字就大行其道。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以后,很多人起名建设、援朝、跃进、文革、卫星等。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人起名讲究更动听、悦耳的声音和表达,勇、伟、娜、丽等极富男性或女性色彩的字眼被广泛采用。21世纪,中国第二批独生子女开始为人父母,他们读着金庸、琼瑶的小说长大,他们希望给孩子一个并不大众的名字,彰显个性。有的孩子随母姓,四、五个字的名字也出现了。

材料四  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种现象就是避讳,表示作者不敢、不能或不愿直呼其名。避讳制度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当时人的起名深受什么制度和思想的影响?(6分)

(2)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分析材料二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12分)

(3) 结合材料三,指出中国人的起名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6分)

(4) 材料四中的“避讳”这一社会文化现象说明了什么?(4分) 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对历史研究造成了什么影响?(4分)

答案(1)宗法制度,程朱理学。(4分)

(2)近代中国社会长期战乱;经济落后,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近代中国卫生医疗技术落后,社会保障制度缺乏。(3分)

(3)政治、经济影响社会意识。(2分)

(4)国人深受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法思想的影响;国人具有尊贤敬老的传统美德。(2分) 影响:避讳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辨别真相带来许多麻 烦,但借助避讳知识可以考证文献真伪和历史事实。(2分)

33、(福建省南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明清时期,追求抒情与写意风格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回答:

(1)材料一、二中,都提出了“天下”这一命题,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的提出有何进步意义?顾炎武是如何界定“亡国”与“亡天下”这一概念的?在“保国 ”和“保天下”中百姓的责任有何不同?材料二中的一段话后来被梁启超概括为哪一句名言?(6分)

(2) 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

(3)观察材料四,说明文人画所具有的鲜明特征(3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变化的时代背景。并说明经济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5分)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历史模拟测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2016届浙江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2016年江西高考历史模拟考试试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