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历史模拟题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练习

编辑:

2014-04-14

20.(2011年4月浙江上虞调研15题)阅读“张一元”企业大事年表(部分),以下结论相符合史实的是(    )

时间                          事件

1900年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二家茶店,始称“张一元”

1930—40年代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①企业创办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清政府放松了“民间办厂”的限制

②在第二家茶店开业初期,经常有穿着改良的旗袍的女子和穿着西服的男子出入茶店

③二十年代开始中国人自办的电台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非常重视广告播报

④“张一元”企业还可以通过商情类报刊进行广告宣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1.(2011年4月浙江上虞调研16题)《申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其标题分别是:“宋教仁上海遇刺身亡”、“世界大战中的华工”“还我青岛”、“公共汽车开始运行”。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

A.晚清时期                           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22.(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7题)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23.(2011年1月浙江金丽衢联考21题)某男在前往上海参观世博会,途中做了一个梦,梦见光阴老人带他来到1915年的旧上海,以下是他在梦中所见情景,在历史现实中是不可能产生的。(    )

A.自己竟然穿着长袍马褂       B.观赏了风格各异的各国建筑

C.乘坐公共汽车前往外滩      D.在租界里“吃了一记洋火腿”

24.(2011年1月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17题)“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不能反映(    )

时期 所送嫁妆

20世纪80年代 被褥、“红包袱”、三门柜、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小型黑白电视机

20世纪90年代 被褥、“红包袱”、高档组合家具、影碟机、彩电、冰箱、摩托车

A.这一民俗保留了传统特色             B.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

C.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D.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

25.(2011年1月宁波市高一期末32题)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0分)

26.(2011年4月杭州质检38题)(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1)上述两则材料表明《申报》对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二中把“中华民国”改为“中华民民”的用意是什么?(2分)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当时的时代要求是什么?(2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2分)

材料三  ……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几乎亡国,国父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向人民许下富强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历史只有朝代的更替,人民不能当家做主。“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民主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社会贫富悬殊,文盲遍地。“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均富与教育的承诺。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纪念辛亥革命九十九周年讲话》

(2)马英九在讲话中称“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人民许下一系列承诺,请结合史实概括指出孙中山一生是如何实践这些承诺的?(8分)

材料四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下令剪辫子,形成一股强大的剪辫运动的社会潮流,被人们称为“辫子革命”。……到1917年,“民国成立,于今六载,南方人民久已将辫发剪除净绝,间有垂乘拖豚尾者,亦千百人中之一、二耳。”

——摘自《孙中山与中国社会的变迁》

(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和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

“老爷”、“大人”,不许府属官员坐轿。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吸食鸦片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体面的事。……

——摘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教科书

(3)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剪辫运动”的实质。(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辛亥革命要采取剪辫子、改称呼、禁缠足等移风易俗的措施?(4分)

材料五  皇帝………加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金冲及《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是怎样“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的?(4分)

27.(2011年5月湖州二模38题)(26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动,启动了社会观念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光季年,中外通商而后,凡西人之以货物运至中国者,陆离光怪,几于莫可名言。华人争先购归,以供日用。初祗行于通商各口岸,久之而各省内地亦皆争相爱慕,无不以改用洋货为奢豪。

——《申报》

材料二  在上海商业化、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条件下,购用洋货标志身份和财力的附加社会值更高,人们这种观念更为膨胀,因而争相购用,相习成风。而一些既物美且价廉的日用洋货如洋布、火柴、洋油、洋钉等广受人们欢迎 。

—李长莉《以上海为例看晚清时期社会生活方式及观念的变迁》

材料三  (时论一)“洋货之价较土货倍之,且数倍之。外观虽五色迷离,用之实易于窳败……谓我堂堂中国,自有朴而耐久之物,足供人之取求,何必忘其本原,转以银钱易此瑰奇之货。”

(时论二)“以其所有易我中国之所无,中国之人喜新厌故,无不趋之如鹜,是不啻以中国之利源,悉听西人之取携,而我亦莫之抗也。”

(时论三)“欲禁民人不用洋货,势所不能,则莫如中国自行筹赀,逐一仿造,庶几将中国之货易中国之钱,富者可便于购求,贫者更开无数谋生之路。按之和约亦所准行。而来华之洋货日稀,即银钱流出日少矣。”

——《申报》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社会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三则时论对于洋货所持的态度并概括其各自的出发点。(9分)

(3)根据上述材料,概述材料一现象对近代中国社会观念所产生的影响。(7分)

28.(2011年4月宁波十校联考38题)(27分)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高呼婚姻自由,在结婚自由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

一一摘自贾秀堂《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

材料二:辛亥革命之后至建国之前,据一些地区的不完全估计,我国粗离婚率大约在0.6%左右,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材料三:1950年~1953年我国由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总数从18.6万件猛升到117万件,粗离婚率首次突破1%,高达1.99%。……90年代的中国,平均每10对结婚的就有1对离婚。

——据叶文振/林擎国《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整理

请回答:

(1)工业革命后西方婚姻家庭受到挑战的原因有哪些?(8分)

(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一、二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5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离婚率整体不高的因素有哪些?(8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