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年真题 > 2013年高考试卷

201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编辑:

2014-02-18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24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 3 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201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五大支持系统。 报告以 1995 年全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为 100,图 11 表示 2010 年五大支持系统的能力指数。 读图回答 19~20 题。

19. 1995~2010 年发展支持系统发展最快,其代价有

A. 大量消耗资源

B. 大量排放污染物

C. 科教投入不足

D. 人口增长缓慢

20. 为保障各支持系统协调发展,应大力加强

A. 社会保障建设

B. 经济基础建设

C. 农业基础建设

D. 生态与环境建设

图 12 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21~22 题。

21. 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A. 热量更丰富

B. 地形更平坦

C. 土壤更肥沃

D. 水源更充足

22. 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A. 扩大播种面积

B. 提高机械化水平

C. 选用优良品种

D.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为缓解“昆明水少、滇池水脏”的问题,云南省已建成螳螂川、牛栏江调水工程,并规划建设金沙江调水工程,如图 13 所示。 读图回答23 ~24 题。

23. “滇池水脏”与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有关。 滇池水体更新周期长的主要原因有

A. 流域面积小,汇入水量少

B. 季风气候,径流季节变化大

C. 水体总量大,进出水量小

D. 全年高温,湖水蒸发量大

24. 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滇池流域的主要影响有

A. 改变滇池流域降水总量

B. 提高滇池水体自净能力

C. 减少昆明污染物排放总量

D. 缓解昆明用水紧张状况

图14 是2013 年5月15日 14:00 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 15 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 25 ~26 题。

25. 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A. 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 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 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D. 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26. 图 15 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 14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A. ①-甲

B. ①-丙

C. ②-乙

D. ②-丁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 27 题~第 29 题)和选做题(第 30 题),共计 60 分。

27. 图 16 是我国 30°N 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分)

(1)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 (3 分)

(2)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          ,原因有                                              。 (3 分)

(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                                               。 (4 分)

(4)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             ,理由是

。 (3 分)

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 分)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 17 是 2011 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 18 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 分)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                      。 (3 分)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

。 (3 分)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            ,主要体现在                   。 (3 分)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             苏中地区              苏北地区            (3 分)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