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知识与社会现象考点专练2016

编辑:sx_gaohm

2016-05-27

历史学是一门整合型的社会科学,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考历史知识与社会现象考点专练,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

1. 盛世是指兴盛的时代,一般公认的盛世有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等。这些盛世景象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包括:(    )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经济繁荣 ③统治者采取安民政策   ④加强思想控制,严禁外来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2. 国旗的变迁记载着历史。从下列中国国旗的演变最能体现的是(    )

清朝黄龙旗         1912-1915.10中华民国五色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A、国家领土变化                    B、国家性质变化

C、思想文化变化                    D、国际地位变化

3. 浙江绍兴会稽山下有座祭祀一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内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据《史记》记载,传说他“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对上述信息错误的解读是(    )

A、体现农耕文明的特征            B、对传统美德的传颂

C、对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          D、纪念造福人民的历史人物

4. 玉石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 (    )

A.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     B.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

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       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5. 春秋时,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竞“三月不知肉味”.这最能说明 (     )

A.孔子是音乐爱好者        B.韶乐是一种既可歌唱又可伴舞的音乐

C.韶乐属于轻音乐          D.距今约4千年前我国音乐水平较高

6. 我国古代封建王朝进行对外贸易时,普遍表现为政治动机大于经济动机。导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本身物产丰富          B.统治者好大喜功

C.当时交通不便              D.封建经济的独立性

7. 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据此判断,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是(    )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揭示人类已经进入城市化时代

B.“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提醒人类已经步人信息时代

D.“科学、文明和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和谐共处

8.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9. 某电视剧摄制组为了拍摄《汉武大帝》,需要布置一书房的场景。为重视真实历史,其道具可选用(    )

①用毛笔批阅奏章 ②阅读印刷的书籍 ③欣赏《洛神赋图》 ④临摹《兰亭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   D、①④

10. 《环球时报》报道: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广泛开设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①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②有利于中国国际影响的进一步提高③有利于世界人民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了解、认识④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唐代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风”主要指(  )

A.方向不定的风                                 B.北方匈奴人的风俗习惯

C.唐代吐蕃族的风俗习惯                         D.民族融合的风气

12. 讽刺19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现象的一副对联写道:“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反映了:(    )

A.外敌武力入侵的灾难        B.中国人惧怕洋枪洋炮

C.科学技术产生巨大威力      D.吸食鸦片危害无穷

13. 这幅图是美国摄影家肯塞•达利尤斯于1908年拍摄的。图中几位伐木工人正在骄傲地炫耀即将被他们伐倒的巨树,这种场面在20世纪初仍被认为是人类的杰作。据此,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当时人们生态文明观念淡薄

B.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的发展观念不科学

C.人们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效益

D.砍伐森林得到民众的一致谴责

14. 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口增加推动了耕地的扩展            B.明清统治者奖励垦荒

C.垦荒过程中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        D.垦荒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15. 当前面临的世界性问题有:(    )

①人口过度增长  ②生态环境  ③强权政治  ④经济缓慢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为期184天的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从19世纪中叶诞生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0多年。

材料一:1837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登上英国王位,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并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感到骄傲和自豪。维多利亚决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国博览会,通过展示各种新奇产品来祝贺工业革命的伟大胜利,并炫耀她治下的国度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1851年5月1日上午9点,伦敦世博会成功举办。

(1)根据材料一,运用史实说明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4分)

材料二:世博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为近现代工业化服务。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几乎都在世博会上出现过。如果没有世博会,爱迪生的发明也许不能迅速得到普及;如果没有世博会,电话机与电报机也许不能很快受到青睐;如果没有世博会,拉链、魔方和萨克斯也许不能如此风靡世界。

(2)根据材料二,阐述世博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材料三: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注:全称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11枚奖牌。华夏民族醇香的酒文化在这届博览会上出类拔萃,茅台和金奖白兰地从此声名远扬……中国的手工艺瑰宝也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博览会上取得不菲成绩。但几乎没有一件获奖产品属于现代工业成果。(注:此外,中国展品还有丝绸、瓷器、茶叶。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

——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2分)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特点?(1分)这届博览会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分)

17. 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1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2分)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3分)

18.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礼记》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

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4分)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5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外白渡桥地处苏州河与黄浦江汇合处,是中国最老的钢结构桥梁,也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已历经三代。

图一又叫“威尔斯桥”,是座木桥,建于1856年,只向华人收取“过桥税”,是第一代外白渡桥。

图二是第二代外白渡桥,1876年工部局迫于众怒在威尔斯桥附近侧造了木质浮桥,过桥免费,“外白渡桥”因此得名。

图三是工部局重建的外白渡桥,钢结构,1907年12月29日正式竣工。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桥,是第三代外白渡桥。

图一                        图二                        图三

外白渡桥的变迁不仅包含了浓浓的旧上海风韵,见证了上海开埠以来的荣辱兴衰,而且还折射出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

请回答:

(1)从桥型看,外白渡桥经历了       桥、浮桥、       桥的变化。(2分)

(2)工部局是个什么性质的政权?拥有哪些权力。(3分)

(3)从外白渡桥的变迁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哪些近代化的信息?(2分)

20. 匈奴的西迁与汉人的南移

材料一:在欧洲,有人认为今天的一部分匈牙利人是西迁的匈奴族后裔。这些匈牙利人的长相与一般欧洲人明显不同;他们的民歌曲调与我国陕北、内蒙相似;他们也像陕北人一样吹唢呐和剪纸,甚至说话的尾音也有点相似。

材料二: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北方人口南迁。科学家试图用“基因解码”的方法研究北方移民如何改变南方人的遗传结构,并已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

问题(6分)

(1)匈奴西迁开始于哪个朝代?原因是什么?(2分)

(2)中国古代中原地区有过哪几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3分)

(3)上述两则材料用了民俗调查、基因分析等研究方法,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用哪些方法研究人口迁徙问题?(1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