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试题

高考材料题专题检测(有答案)

编辑:sx_gaohm

2016-05-27

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考材料题专题检测,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材料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

1.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术著作或思想,一直深受史学界的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政治观点而言,《吕氏春秋》的思想来源比较复杂。它赞同法家的进化历史观,希望用战争手段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同时,它又吸取了儒家的“重民”思想,鼓吹爱民、顺应民心,强调“宗庙之本在于民”。提倡实行德政,任用贤人,“太上以义,其次以赏罚”。还具有一定的反专制倾向,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宣称“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对道家“无为”“清静”的政治理论,也予以采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到19世纪初(道光时代),已开始看到这种经院哲学(经验主义研究学派和汉学学派)——它确实是当时所代表的舆论——正在衰败下来。因为中央政府停止降恩举办像乾隆时代《四库全书》这样大部头丛书的编纂,已不再从全国各地征召学者汇集北京搞标准化的学术工作了。此外,地区的文学和哲学流派已开始对考据的迂腐气持有异议。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三 《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

——摘编自《国富论》译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吕氏春秋》的政治观点的思想来源及作者的撰写意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世纪初经院哲学衰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当•斯密撰写《国富论》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文化的认识。

答案 (1)思想来源:儒、墨、法、道等各家各派学说。

撰写意图:为即将建立的统一王朝提供理论依据,巩固新王朝的统治(单纯用过去法家的一套策略,难以为即将建立的统一王朝提供理论依据;兼采各家政治学说才能更好地巩固新王朝的统治)。

(2)原因:中央政府力量削弱,无力组织标准化的学术工作;社会危机四伏,知识分子倡导经世致用。

(3)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民主政治的发展。

认识:涉及内容广泛,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新动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2.(2014•课标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答案 示例:

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

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

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农村工业古已有之,到15、16世纪,工业在农村经济中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7世纪时英国和中国的农村工业都已超越了只为地方市场提供产品的阶段,而为区间市场和国际市场进行生产。在16、17世纪,由于毛纺织业的发展,呢绒成为英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到17世纪晚期中国东南地区的纺织品也被纳入广阔的市场体系。苏州吴江“绫罗纱绸出盛泽镇,奔走衣被天下,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来,摩肩联袂”。农村工业的发展必然推动商品性农业的发展,英国乡村毛纺织业的发展推动了养羊业的发展。中国东南地区与农村工业相辅相成的商品性农业的发展也很惊人。丝织业带动了桑蚕业的发展,某些地区的桑树种植面积远远超过稻米种植面积。在英国,所有的农村工业区都出现了一些新兴工商业城镇,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在中国,从明代中期开始,工商业市镇的勃兴也成为经济运动的主要特点之一,江南地区形成了比较密集的市镇网络。

——摘编自高寿仙《中国与英国的原始工业化》

材料二 近代中国农村工业的生产力并非保守落后、一成不变……逐渐习惯于商品货币关系,成为商品生产者的农民对新工具、新技术以至新的商品品种都表现出了极大热情,在这一方面,农村工业比封建社会中的城市作坊手工业更具进步性。……农村工业中很少有防止技术外传这些限制。农村工业生产中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效率较高的工具,如铁轮织布机、轧花机、弹花机,就其工作原理来说,已经可以说是用人工作动力的机器。……农村工业自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则把农民引入资本主义关系之中,变自给自足的小农为商品生产者,并使农村中出现了最初的企业家。X

——摘编自史建云《农村工业在近世中国

乡村经济中的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和英国农村工业发展的异同。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农村工业的主要变化,并谈谈你对农村工业发展的认识。

答案 (1)相同点:都面向市场进行生产;都推动了商品性农业的发展;都促进了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不同点:中国明清时期的农村工业并没有推动近代城市化发展,英国的农村工业最终使许多城镇发展成为近代城市;中国明清时期农村工业的发展没能促进生产技术的根本性革新,英国农村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2)变化:注重技术革新;具有开放性;注重引进机器提高效率;推动了农村企业家的产生。

认识:技术进步是工业发展的保证;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农村工业的发展需要技术革新。

4.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调整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清代正式废除匠籍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有所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这一时期,江南地区耕织分离(北耕南织,特别是在苏南的城市乡镇,不得不以买来的棉花作为原料)、纺织分离(城乡家庭女红与市镇染整场、坊分头进行)已经开始。

——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 下列是某中学兴趣小组进行的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中的部分图片

材料三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些新的经济因素?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废除匠役制度,自由劳动力充足;产量增加;地区性分工明显;行业分工更细。

(2)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为社会变革准备了经济、阶级基础。

(3)变化:1952—1956年,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1978—2006年,由单一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或“十四大”召开)。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材料题专题检测,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2016届高考历史鸦片战争专项训练

高考历史史论结合专题练习2016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