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贵州高考 > 贵州政策大纲

2014年遵义师范学院高考招生政策解读

编辑:sx_haody

2014-06-05

2014年遵义师范学院高考招生政策解读

主持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里的高校之一,遵义师范学院有着一百多年的悠久历史,首先请王校长给大家简单介绍下学校的办学背景和基本情况。

王校长:就像主持人说的一样,遵义师范学院是一所有着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的学校,自1907年创建的遵义初级师范学堂算起,到今天已经有了107年的办学历史。百余年来,虽历经校名更迭,校址变迁,但师范传统未变,“厚德树人、笃学致用”的校训始终秉持,为黔北大地,乃至省内外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基层教育工作者,“黔北教师摇篮”名副其实。

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校经历了1958年的遵义师范专科学校,1993年的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专科办学中,我校曾被评为贵州唯一的全国优秀师专,《面向农村因地制宜培养能说会做的合格初中教师》教研成果获得过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遵义师范学院,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起点。2007年,我校以良好等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现了专科教学向本科教学质的提升。本科办学以来,经过十余年的科学发展,现在的遵义师范学院已经成为省内地方本科高校的排头兵,已经扛起黔北教育高地的大旗。

现在我们所在的校本部,坐落在凤凰山麓,湘江河畔,校园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书声朗朗、秩序井然,人文与景观有机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获得了贵州省首批优美校园、绿色大学、特色文化学校、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主持人:从王校长的介绍中,我们不难发现,遵义师范学院拥有山清水秀的地理环境和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这些都赋予了学校独特的灵性和历史厚重感。我们在进校园时,留意到学校门口树立着“百年师魂”的雕塑,这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存在?

王校长:“百年师魂”对于遵师人来说,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从历史的角度而言,1907年的遵义初级师范学堂就是在“育才莫先于兴学、兴学莫重于得师”的宗旨下创立的,其后我校虽校名几经迭变,但师范育人的宗旨从未改变,师范教育的传统从未放弃。比如,上个世纪30至40年代,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虽然学校经营惨淡,但是教师仍怀社会良知共克时艰,学生仍在动荡中艰难求学,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师生进一步受到马列主义和革命思想的影响,进步力量高涨,学校更是发展成为黔北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中心。正是因为这份坚持,才铸就了我校“黔北教师摇篮”的美誉,才为黔北、为贵州、为国家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教师;才吸引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黄齐生、现代著名文学家蹇先艾先后出任我校校长,为学校发展孕育了厚重的文化传统。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虽然我校目前已经确定了转型发展、综合发展的办学思路,但由始至终,遵师人从未放弃过优良的师范教育传统,从未放弃过以“立足黔北、服务山乡”的办学宗旨,从未放弃过为基础教育培养高质量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但没有放弃,而且还要不断加强,我们正着力在综合大学框架下建设教师教育学院,不仅注重师范生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且更加注重教师职业共性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育,促使我校的教师教育进一步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基础教育教师。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黔北地区,有70%以上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出自我校。

可以说,百年的历史积淀,早就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精神魂魄注入到每一个遵师人的血液当中,每个遵师人每时每刻都以他们实实在在的工作在彰显“百年师魂”的内在实质。

主持人:也就是说,百年师魂,铸就了2个优秀传统。一个是红色文化传统。一个是师范教育传统。学校以“立足黔北、服务山乡”为己任,是不是正是对这2种优秀传统有效的融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校长:红色文化传统和师范教育传统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积淀的宝贵财富。在师范教育为学校主体的阶段,学校以“立足黔北、服务山乡”为己任,实质上就是要将红色文化传统孕育的艰苦奋斗精神与百年师范传统有机结合,既激励学生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又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培养学生在基层、山乡从事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多年来,学校为基层培养了大量的基础教育师资,学生中70%以上的下到乡村中小学任教就是具体表现,同时还涌现出了王媛媛、杨朝霞、杨朝丽等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最美乡村教师的典型代表。

主持人:学校以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本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校长:“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包括三个内涵:一是具有扎实的本科专业基础知识;二是掌握过硬的职业技能;三是有扎根黔北、建设黔北、服务基层建设的思想品德、奉献精神和健康体魄。

为此,学校在继续巩固师范教育优势的基础上,正扎实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依托学校在红色文化传统继承方面打造的各个平台,进一步加大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力度,进一步将革命精神融入到学校的德育体系中去,进一步将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和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相融合。

二是着力构建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既注重校内实验室实训室建设,又注重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既注重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又注重实验课程评价方式改革;既注重实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又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三是着力扩大开放办学,拓展学校办学格局。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络与沟通,在加强境内高校对口帮扶、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加大与境外高校的合作力度,将学生送出去接受不同教育模式、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扩展学生的视野。

四是着力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联合。为培养适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在加强学校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与地方重大产业、知名企业开展联合,利用产业和企业优势培养人才,利用应用研究优势服务产业、企业发展。

主持人:说到人才培养,不得不说到学校的师资力量,我们请王校长给大家介绍下学校这方面的情况。

王校长:在学校发展历程中,历届领导班子都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突破口。多年来,我们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引进与培养同步,依靠优惠政策“硬”措施和良好教学科研“软”环境吸引人才,以“师资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着力提升每一名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学历学位和职称,同时不断加大投入,打造良好工作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搭建各种工作平台用好人才,使学校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能力进一步增强,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目前,我校969名职工中,有专任教师715名,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425人(其中博士88人),教授108人,副教授310人,已基本形成了以教授为核心,以博硕士教师为骨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校还将大规模的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博士教师破百的目标在今明两年应该是可以实现的。目前,我们已经和全国100多名博士签订了意向合同,和27名博士签订了就业协议。在这里,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做个免费广告,向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优秀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发出邀请,诚挚邀请你们到遵义师范学院来大展拳脚,我们一定会给大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主持人:正如王校长提到的,拥有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才能培养和造就大量扎根西部、面向基层的中小学优秀教师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人才。最近,学校正在公开招聘人才。对应聘者的各项条件,哪些是学校最为看重的素质?学校又创造了哪些条件来吸引优秀的师资力量呢?

王校长:在人才招聘时,除了我们招聘简章中所列的具体条件外,我想强调的是,我们不仅看重应聘者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而且特别注重学术背景和学术发展能力的考察,尤其看重的是应聘者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较高道德情操。因为在我们看来,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不仅要能教书,还要能够教好书,但最终还是要落脚在“育人”上,对于人的培育和培养,教育者本身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就显得是特别重要。

多年来,我校采取“政策留人、环境留人、情感留人”的方法,吸引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在政策上,通过提供良好的待遇和条件等措施来引进博士人才。

在环境上,不断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尤其是学科和科研建设,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校37个省级以上的教学科研平台,就是学校各类人才展现才华的舞台。

其实,留人的关键是要留住人心。因此,在政策倾斜、环境改善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情感留人”。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通过深化绩效考核、完善制度规范、提高服务水平等措施,充分调动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切实增强教职工对学校的认同感、成就感、知遇感、归宿感和荣誉感,从而凝聚人心,形成内在的持久的凝聚力。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