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预测 > 高考文综预测

高考文科综合预测试题(带答案)

编辑:

2016-05-16

36.(2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死海”,位于山西省唯一的内流区内,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运城盐池自古就是中国食盐生产重地,有“南风起,盐始生”之说,近来考古学家在盐池附近发现了古代“池外有堤,堤外有滩,滩外有渠”的护宝堤堰体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运城盐池由食盐生产逐步转为盐化工生产。下面为运城盐池相关区域图和盐池护宝堤堰体系示意图。

(1)描述运城盐池的形成过程。(6分)

(2)判断运城盐池晒盐的主要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

(3)分别说明护宝堤堰体系中各部分对保护运城盐池的作用。(6分)

(4)推测运城食盐生产兴衰的原因。(8分)

37.(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拉伯胶由胶树分泌形成,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产业上有广泛应用。胶树扎根较深,能大量吸收地下水,最适宜生长在雨季短、旱季长的热带地区。种植胶树5年后方可采胶,每年10月份出胶,一年内仅能收胶3次,主要依靠人工采胶。北苏丹树胶产量和出口量均排名世界之首,下面左图中甲区域(胶树种植区北部)是该国胶树最适宜的生长区。近年来国际市场供不应求,但该国却遇到了增产难度大的问题。

(1)分析甲区域比种植区南部更适宜胶树生长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目前该国树胶产量难以大幅提高的原因。(8分)

(3)你是否赞同在图中乙区域发展胶树种植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的发展目标。

材料一 为实现共享发展,全会提出系列具体措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在实现“共享理念”过程中的作用。(12分)

材料二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账单”

项目 2015年计划 2015年底完成情况

城镇新增就业 1000万人 1312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 4.05%

居民收入增长 与经济发展同步 8.9%

保障性安居工程 740万套 783万套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70元/月/人 117元/月/人

城乡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 380元/人/年 城镇446元/人/年

新农合390元/人/年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在完成2015年工作计划的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及其经济意义。(14分)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某山村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概念,为脱贫指明了根本方向。

针对山村交通不便,产业缺乏,基础薄弱的实际,某县扶贫工作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把握精神脱贫是精准扶贫的战略重点,首先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扶贫先扶志。注重创新载体、激发内生动力,让精神的力量发挥先导作用。开设“道德讲堂”,让文明意识渗透到村民的心底;开展苗年、赶秋等民族文化活动团结凝聚村寨人心等,帮助群众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

精准发展致富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千亩精品猕猴桃,以股份合作扶贫的新模式,进行公司化运作,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精准扶贫模式。201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3580元,增长115%,先后荣获“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全省文明村”等殊荣,成了全国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的“摇篮”。

(1)精神脱贫是精准扶贫的战略重点。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说明,该县是如何通过创新“精准扶贫”的?(10分)

(3)在我国尚有6000万贫困人口的今天,请你从唯物史观角度为“精准扶贫”提出两条建议。(4分)

4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表明: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波浪式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形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但这些变化遭到了嬴秦执政时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沉重打击。两汉以来,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创新有三个大高峰,即西汉高峰、隋唐高峰和北宋高峰(如图所示)。入汉之后,汉代教育制度从文教政策和教育目的作了较大的调整,形成了第一个教育制度创新的高峰。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元融合的教育思想的开创,到隋唐时多元融合的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形成了第二个高峰。而发展至宋,教育思想创新与教育制度创新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形成了第三个高峰。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创新示意图

——摘编自李国钧、王炳照主编的《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的教育制度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有何变化?(8分)指出唐宋教育制度创新的共同原因。(7分)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人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学、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维新派与洋务派教育改革的共同之处。如何认识教育与时代发展的关系。(10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社会转型路径与模式,引用了如下公式:

R=(Mp+Ms)-C

其中:R(result)为社会转型成果、成效或绩效;Mp(primordial motorization)为社会转型的原动力;Ms(secondary motorization)为社会转型进程中的继发性推动力;C(counteractant)为社会转型进程中形成的社会阻力。

根据该社会转型数学模型,社会转型进程可能会出现的三种绩效状态:

(1)当Mp+Ms>C时,社会转型顺利推进。

(2)当Mp+Ms=C时,社会转型停滞不前。

(3)当Mp+Ms<c时,社会转型倒退崩溃。< p="">

运用16—19世纪中国或西方的相关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社会转型中一个或多个绩效状态的公式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42.(10分)【旅游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台儿庄区共接待游客48.26万人,其中台儿庄古城接待游客39.02万人。古城以运河文化为轴线设计了八大景区,并将北方、徽派、欧式等八种建筑风格有机结合。因此,台儿庄古城被称为单浆摇遍全城的“东方古水城”和中国民居建筑博物馆。下面为台儿庄区景点分布图和台儿庄古城景观图。

从旅游资源本身的角度,说明游览台儿庄古城人数多的原因。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月21日~23日,一场“霸王级”寒潮侵袭了我国大部分地区,致使我国部分地区的越冬农作物遭受冻害,华北地区的大量冬小麦受损严重。下面为华北地区某冬小麦农田和冬小麦受损景观图。

说出本次寒潮对冬小麦造成的主要危害,并列举冬小麦防治冻害可采取的工程措施。

44.(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生物浮岛”是一种经过人工设计建造、漂浮于水面上,供动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繁衍、栖息的生物生态设施。下图为生物浮岛示意图。

简析“生物浮岛”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作用。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代的州,远小于秦、汉的郡,但是疆域广大,刺史的权力也极其有限,朝官不愿外任,“京官不称职,方始外出”,故地方吏治也难以清明。用遣使出巡的办法,其使数年一出,如走马观花,使过奸复生,无法真正起到监察地方的作用。景云二年,置都督府之议虽罢,却采取了置十道按察使的措施,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按察使与以前的巡察使最大的不同点是:京畿、都畿道由两御史中丞分别兼领,其余诸道按察使有的是由有朝畿的省、寺职衔者担任,有的是以驻在州刺史的身份分领按察使,从而监察官与地方官融为一体。按察使成为中央派出的、常驻地方的、州之上道一级的监察官。道也从此成为真正的监察区。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司法制度史》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地方监察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地方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12年12月中旬,中国举行有史以来的首次国会选举。获得登记的选民共有近4300万人,占人口总数1/10左右,而实际参选人数并不很多。在选举中,首次出现了政党竞选国会席位的现象。选举结果,宋教仁改组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均占了绝对优势。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遭枪击,22日不治身亡。1913年10 月6 日,国会两院在所谓公民团(实为袁手下伪装的士兵警察及便衣特务)的叫喊声中举行总统选举,袁世凯在第三轮投票中才得以获得多数选票。1912年至1916年6月,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政治史上的一道奇特景观。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指出民国初期宪政的成就和困境。(7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宪政困境的原因。(8分)

47.(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中国朝鲜半岛问题专家张琏瑰教授认为,当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署前,双方集团已意识到彼此都没有通过武力改变边界的可能,所以双方开始保持克制。朝韩两方也认识到通过武力实行统一的代价太高,于是都放弃了武装统一的企图。尽管没有达成文字协议,但是已有了默契。到了1972年7月4日,朝韩双方发表《北南联合声明》,确认朝韩统一应以和平方法实现,放弃战争。张琏瑰认为,朝韩间的小打小闹,是双方相互敌视政策的一个表现,也是出于双方内部政治的需要,通过这些小动作,制造紧张局势,从而更便于统治,来显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而在朝韩百姓之间,并没有太大的敌意,这一点与中东的巴以矛盾完全不同。

——摘编自赵毛兵《朝鲜半岛高危之下6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朝鲜半岛矛盾与巴以矛盾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半岛没有出现大规模战争的原因。(9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邓牧(1247—1306年),字牧心,浙江钱塘人。邓牧是中国宋元之际具有叛逆精神的进步思想家。因其对理学、佛教、道教均持反对态度,故又自号“三教外人”。著有《伯牙琴》、《洞霄图志》。邓牧在《伯牙琴》一书中 ,多次提到“道”,表现了他对道的向往及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牧将自己对道的理解与对政治、人生、社会的思考结合起来 , 也正是为了解决宋元之际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邓牧的异端思想主要体现在《君道》和《吏道》两篇文章中,猛烈抨击封建君主统治是“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夺人之所好,取人之所争”、“竭天下之财以自奉”。还对封建官吏害民给以无情的揭露,认为封建君主和官吏欺压百姓,造成“天下敢怨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的局面。向往出现“废有司,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君民间相安无事”的古代理想社会。

——摘编自邱树森《元朝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牧思想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邓牧思想社会影响的认识。(7分)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