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改革

解读:高考改革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命题

编辑:sx_haody

2014-09-26

高考改革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命题

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终于浮出水面。和以往只是围绕考试科目做文章的“小打小闹”不同,这一次的改革深刻地回答了为什么改,改什么和怎么改等根本性问题,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国家在教育领域实施的最全面、最系统的顶层设计。《意见》出台以来,引发众多网友感叹,直呼自己“生不逢时”。

绝大多数参加过高考的人都会透彻地理解,什么叫人生命运转折点,什么叫公平,什么叫竞争……夹杂着欣喜与激动,作为一个曾与数代人一样,在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时代,十年寒窗埋头书本的过来人,对高考的内涵会有不同的观察视角。反复看了一些改革方案细节,有一些沉思需要我们冷静地寻找答案。

高考,以及与之共生的教育模式,带给这个民族的记忆是复杂的,甚至有人不问青红皂白,开始妖魔化高考。就目前而言,高考在人才选拔方面,应该是最公平的社会规则,可以否定高考,但是是否有更合适的模式来代替高考及附加其上的起点公平?有没有更好的模式可以打破日益板结的阶层固化?还没有。在改革为王的大背景下,当高考逐渐演化成为社会性的公共话题之后,谈论高考改革,似乎不可避免地要披上些新锐的外衣,若不如此,好像就没有改革的底气。少有人像复旦大学的葛剑雄教授那样表达异议,在众口一声的“改就要改得彻底”的喧哗中,葛老直言不讳地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高考不用一考定终身,那么两考定终身就合理吗?三考定终身就合理吗?”。

如此铺陈,非是反对改革,不过是要说在革故鼎新之时,不要简单以“先锋还是不先锋”来论高下。对于高考这种涉及到每一个家庭后代命运及人生选择的普遍性事项,更应该谨慎操作,不能用简单的是非对错二元论来囊括这一复杂命题。

沪、浙两地的高考方案其实就是一个对传统高考方式分解放权的过程。真正由国家组织命题统考的科目就语文、数学两门,英语可以一年多考。其次是扶正了长期沦为鸡肋的“学业水平考试”。不排除以后学考也是一年多考,取最优成绩。另外,学考在上海模式中采取随教随考随清的模式,意即可以提前考,剩余的课时自由安排。

这种分解的方法虽然初衷是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减轻学生负担,但是否在所有地方都适用,恐怕要打一个问号。采用这种模式,之前聚集在高考中的社会成本并没有减少,只不过分散到更多时段的考试考核中,对社会诚信水平以及防范作弊提出了更高要求。过于零散的安排方式,比如一年多考,以及平时的高中学考成绩,“随教随考随清”等举措,如何有条不紊地执行,如何保证成绩的真实可信?这些都不是仅靠文件就能解决的小问题。不论怎么改,公平的底色不能丢,否则改革仍其如何光鲜,终究难脱失败的命运。

招考制度改革不只是教育领域的问题,它是当下能维系社会公平的一个泛化的公共领域,所以教育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它涉及到其他配套的社会改革。比如,高考公平之后,不同区域的招生人数比例问题是不是也要重新考量?另外,高考只是教育的末端环节,而在教育实现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人才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全面发展?如何在解放教育的创造力方面摆脱“应试教育”的窠臼?

所以,不应该把太多的期待附加在招考这一环节,招考制度的革新自能发挥其所能发挥的推动作用,然而更多观念以及教育模式、方式的变迁,仍有赖时间以及其他方面的变革去促进。

高考改革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命题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高考改革栏目!

标签:高考改革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