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之看点

2012-12-18

鉴于大家对大学生活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之看点 ”一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之看点

 校长书写“励志信”:把大学看作人生舞台

“十多年的苦读,终于在这个夏天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作为青年才俊,希望你能保持这多年的奋斗精神,继续在未来的求学之路上披荆斩棘、脱颖而出,让上海交大成为你人生的闪亮起点!”张杰在信的开头就希望新同学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一如既往地奋斗、拼搏,谱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礼赞。

学长是最好的榜样和向导。“江-泽-民、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徐光宪、黄炎培、李叔同、蔡锷、邹韬奋、王振义、陈竺……”张杰在信中列举了交大培养的一大批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的名字,勉励新同学以学长为榜样,以振兴国家民族为己任。

对新同学而言,大学是神圣的象牙塔。拿到录取通知书,新生要开始思考和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该如何度过。张杰在信中希望新同学把大学看作是“自由自由探索、追求真理的知识殿堂,是挖掘潜力、掌舵自我的人生舞台,是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精神家园”,张杰更希望新同学让大学成为“不断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修正自我的成长历程”。

由于新同学绝大多数为90后,张杰肯定了他们的个性、自信和有为,并和他们作了一个“约定”:“出生于90年代的你,有着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鲜明的个性,这些都将在这里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张扬。”张杰在信中说:“我祝贺你加入到百年交大历久弥新的事业中,跻身于国家民族的精英行列,这里将成就属于你、属于交大、也属于我们民族的梦想与辉煌。”

新版录取通知书:美观大气、梦想启航

今年,上海交大的录取通知书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版,增添了新的理念和元素。

在通知书的正面,以上海交大“紫气东来门”为背景,寓意百年巍巍学府,立于天地之间,笑迎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在门的正前方,有一座矗立的“灯塔”,象征着新同学在大学里,要为自己点燃一盏“理想之灯”、“真理之灯”、“人生之灯”,明确目标,学会坚守,光耀内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录取通知书的反面,不仅有校训,校徽,还赫然写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交通大学将成为你放飞梦想、谱写绚烂华章的地方”。录取通知书不仅设计上美观大气,而且反正面内容理念相通,相互衔接。

此外,录取通知书上还印有编号和条形码等防伪标识,这些防伪标识与考生信息系统联系在一起,新同学入学报到时,通过扫描,就可以快捷地找到信息,验证身份。

上海交大招办主任陶正苏把录取通知书比作一把打开大学校门的“金钥匙”,更是一把开启理想与人生之门的“金钥匙”。陶正苏说:“上海交大在录取通知书设计上融入了独特的设计理念,努力使其像毕业证书一样,成为每位同学一生的珍藏。”

“入学锦囊”贴心关怀,无微不至

除了校长亲笔信和录取通知书,上海交大还精心准备了“入学锦囊”,给新同学以贴心关怀。

“入学锦囊”里有新生入学注意事项、帮困助学措施、宿舍入住须知、校园卡使用须知、医疗保健须知、校内交通图,还有高校学校学生资助政策、行李背帖等。

记者发现,“入学锦囊”做得细致入微。“上海气温最高在7、8月,超过35摄氏度高温天数10天左右,冬季1月下旬到2月初最冷,最低气温在零下2摄氏度……”“入学锦囊”提醒外地考生根据上海天气情况备好出行衣物。“上海南站到闵行校区,路程约20公里,出租车费约60元,地铁票价为5元。”在“入学锦囊”里,像这样的温馨提示比比皆是。

上海交大还为新同学提供“行李通”服务。无论行李有多少,有多重,只要帖上“上海交通大学”的行李标签,通过铁路局托运,学校将统一到铁路上海站或上海南站提取行李,使新同学可以轻轻松松来校报到入学。

此外,“入学锦囊”里还有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学生健康状况征询表,上海交大将根据填写的信息,分别为新同学建立家庭和健康状况档案,以便学校更好地、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各类帮困助学及医疗保健服务。

“心灵鸡汤”陪伴“新生预备期”

收到录取通知书到入学报到,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刘晔萍将这一段时间称之为“新生预备期”。刘晔萍介绍,这是一个迷茫期,表现为精神从极度紧张、焦虑转为思想放松、精神迷茫,以为“高考(微博)挺过去了,大学就会很轻松”,然后疯狂地玩,把高中积压的情绪宣泄出来,目的性不强,甚至空虚。

为了陪伴他们度过“新生预备期”,上海交大心理咨询师刘晔萍认为,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段比较自由的时间,千万不能放纵自己,虚掷光阴。为此,她给新同学准备了五味“心灵鸡汤”:

第一味“心灵鸡汤”是“生活成人”。刘晔萍认为,新同学最主要的问题是整体缺乏生活能力。“比如说,很多同学不会自己叠被子,不会整理房间,自己整理行李也不会整理,更别提买菜做饭、洗衣服”,刘晔萍说,学会买菜做饭、洗衣、整理东西,看似简单的生活培训或训练,对他们学会独立地照顾自己大有好处。

第二味“心灵鸡汤”是“感恩父母”。给爸妈一个拥抱。刘晔萍认为,要体现在细节上,更不要吝啬、羞涩对父母的表达。离家的时候,亲手为给父母做顿饭,给妈妈一个吻,给爸爸一个拥抱,并且要告诉他们:“爸爸妈妈,我很爱你们,感谢你们这么多年来含辛茹苦地养育我”。刘晔萍说,很多同学十八年没有对爸爸妈妈说过一句“我爱你们”。“这也是一种交流,父母对儿女并没有什么奢求,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让他们暖心一辈子。”

第三味“心灵鸡汤”是“入生活”。刘晔萍建议,缺乏交流是新同学面临的一大问题。十几年的教育把他们从生活中剥离开来,不懂交流,不善表达。“现在很多学生食堂吃饭,自己吃自己的,和对面的同学不打招呼,也没有任何交流”。对此,刘晔萍建议,利用这段时间,可以做一些义工、做一些志愿者,加强生活的历练和人际交流训练。

第四味“心灵鸡汤”是“精神成人”。“很多同学大学毕业了,还没有很好的思考自我,总是迷茫地被别人安排的走”,刘晔萍说,大学是一个精神成人的过程,在没进大学之前,要弄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兴趣爱好是啥,以后要做的事业方向是什么。千万不要“稀里糊涂,迷迷茫茫,脑袋空空。”

第五味“心灵鸡汤”是“储蓄阅读”。刘晔萍说,现在很多人,都在忙着储蓄金钱、房子、车子,但很少人会去储蓄阅读。对新同学而言,读了十几年书,做了无数道题目,但是很少有人认认真真地去读一本书,特别是人文方面的书。她建议新同学多读一些人文经典,养成“储蓄阅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