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校史简介

2013-11-26

鉴于大家对北京大学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北京大学校史简介”一文,供大家参考!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尽管她诞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风雨飘摇的末期,但京师大学堂一开始就是改革维新、兴学图强的产物。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发起变法维新的改良运动,特别提出维新变法须从废科举、兴学校开始。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在给清政府的奏折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在京师设立大学堂。1898年6月,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尤应首先举办”。于是由梁启超草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的办学方针,还规定“各省学堂皆归大学堂统辖”。这样,京师大学堂不仅是全国的最高学府,而且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光绪派吏部尚书孙家鼐为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全面兴起的标志。虽然戊戌变法运动很快失败,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但京师大学堂却成为仅存的变法成果得以保留,并于1898年12月正式开学,当时有学生近百人。

北京大学校史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京师大学堂遭到破坏,一度停办。1902年恢复后,设速成、预备两科。速成科分仕学、师范两馆,预备科分政、艺两科。1903年,增设医学馆、译学馆和进士馆,同时办分科大学,设有经、法、文、格致(理科)、农、工、商、医八科。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为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1916年12月,著名学者、教育家、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这是一项对北大有至关重要影响的任命。蔡元培一上任就开始对北京大学进行整顿和改革,他延聘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李大钊为图书馆主任,鲁迅、胡适等一大批国内一流学者先后来北大任教,毛泽东也曾在北大图书馆任职。这一时期是北大历史上非常辉煌的时期,成为当时中国进步运动和革命运动的一个中心。当时的北京大学不仅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也是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最初基地。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第一个支部是在北大建立的,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有5位曾在北大学习或任过职的。可以说在中国近现代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像北京大学那样对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为中国的革命和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27年,奉系军阀统治北京时,悍然决定取消北京大学,将北京的国立9所学校合并,成立所谓京师大学校。国民党新军阀统治后,又将京师大学校改为中华大学,不久又改为北平大学。由于北大师生的强烈反对,1929年8月,恢复了北京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师生辗转南下,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由长沙迁到昆明,将校名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立文、理、工、法、师范5个学院26个学系。在抗日战争的艰苦环境下,西南联大仍继续坚持着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每年在校学生一般保持在3000人左右。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南联合大学于1946年5月宣告结束,北京大学在北平复校,同年10月正式开学。当时北京大学设有文、理、法、医、农、 工6个学院和一个文科研究所,学生总数为 3400多人。

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北京大学获得了新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新型的社会主义大学。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北大将校庆日由过去的每年12月17日改为每年的5月4日。党和国家非常关怀北大的发展,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北大题写校名并曾三次写信鼓励师生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周恩来总理曾先后6次亲临北大视察或做报告。1951年6月,国务院任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为解放后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的医、工、农学院以及其他部分学科或分出去单独成立高等学校,或并入了其他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文、理、法各院系以及其他一些大学的有关系科并入了北京大学。北大的校址也从北京市内的沙滩等地迁移到了位于北京西北郊著名园林风景区的原燕京大学校址,即“燕园”。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侧重于文理基础科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综合大学,当时全校共有12个系、33个专业,到1965年发展到18个系、53个专业。学校规模也不断扩大, 1962年在校本科生曾达到10671人,研究生为280人。从1949年到1965年的16年间,北京大学共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本科毕业生和2000多名毕业研究生,他们大部分成为我国各个领域的骨干。与此同时,北京大学还为国家提供了包括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与中科院合作)等在内的一大批科学研究成果。

“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大学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北京大学也进入了在改革开放中振兴和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同志曾亲自过问北大的拨乱反正和恢复、发展工作,并于1978年为北京大学图书馆题写了馆名,1987年还为《今日北大》一书题写了书名。江泽民、李鹏等同志曾同北大学生座谈并亲临学校视察工作。这些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北京大学的重视和关怀。

近二十年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以来,北京大学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设成就。从1993年北大建校95周年至今,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学校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和建设的步伐,先后召开了德育工作、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校办产业、招生工作、研究生教育、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人事工作、外事工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会议或研讨会,积极探索和进一步明确了各个领域的改革思路,陆续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并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1994年7月,学校成功地召开了第九次党代会,确定了到下个世纪初叶把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社会主义大学的奋斗目标,通过了《北京大学改革发展纲要》,标志着北大的改革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过近三年的规划论证和申报审批,北大“211工程”建设项目先后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预审、专家审核,并于1996年10月得到国家的正式批准,成为国家“211工程”中首批重点支持的两所大学之一,为北大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也为北大的建设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北京大学为适应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更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人才出成果,对学校的结构以及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校管理等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同时加强了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设施建设、校办产业建设和校园基本建设,井且积极开展了对外交流与合作,使北京大学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