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有关传媒业编外人才走俏

2012-11-06

鉴于大家对大学就业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12年有关传媒业编外人才走俏”一文,供大家参考!

12年有关传媒业编外人才走俏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的崛起加剧了新闻媒体的竞争。在此背景下,一批游离于报刊之外,职能等同于传统编辑、记者,以为报刊提供服务而生存的“编外”人才深受青睐。

私人通讯工作室:自由撰稿人的“乐园”

目前,在广州、北京、武汉、成都、西安等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出现了一批不隶属于某个报社,但以写投向报社特定版面稿件的自由写手。这些自由写手一般来自于三个地方:其一是高等院校的老师或者学生;其二是从报社出来赋闲在家的“准记者”,其三是在某个领域里有所见地的“伪专家”。

网络记者:没有记者证的“无冕之王”

“网络记者”和传统媒体记者有多大不同呢?论采访手段,不过是面对面、电话、电子邮件这几种花样,论装备,一样是电脑、移动电话和数码照相机……即使他们在表面上或许有些不同,他们的工作性质和目标却是绝无两样的。

网络编辑:网络信息的“导航员”

第四媒体已为传统的编辑职业提供了更大的就业空间。把浩如烟海的信息变成网络自身的信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网络编辑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为访问者提供自己网站所定位的产品的过程。与传统媒体的编辑不同的是,网络编辑本身就是通用型人才,目前很难将网络编辑与网络开发人员、策划人员、编程人员等职业单纯地分开,事实上,网络编辑必须具备有关网站的知识,电子商务网站的编辑,还得具有传统零售商业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另外,互联网的国际属性,使其对网络编辑英文水平的要求显然要高于传统媒体的编辑。

“内刊人”:走在“媒体边缘”

随着珠三角越来越多的企业内部刊物的诞生,被称为“媒体边缘人”的企业内部刊物从业者(业内称为“内刊人”)伍迅速扩大,已形成一个新的职业群体。据对160多名内刊工作者调查显示,内刊从业人薪酬待遇因所处企业的规模和层次各有不同。总体上讲,此职位薪酬高过企业同级别的管理人员,而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更优于其他工作种类。因此很多公开媒体的记者、编辑将其作为转型对象的选择之一。

新闻线人:记者的“千里眼”与“顺风耳”

新闻线人即一种以专门提供新闻线索获取酬金为谋生手段的人。新闻线人关系广、信息灵、有新闻敏感性,更重要的是要腿勤,奔走在一些最易获得新闻线索的单位和场所,一旦发现线索,及时通知报社;如果线索有价值,报社立即派记者与新闻线人联系,新闻一见报,即支付稿酬。支付稿酬的标准一般是100到500元,主要取决于新闻线索的受关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