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说课稿 > 初一说课稿 > 地理说课稿

中国版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格式

编辑:sx_zhanglz

2016-09-21

大家把理论知识学习好的同时,也应该要复习,从复习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下面是精品学习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这节课内容主要有三部分:降水的概念与测量;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地理老师都知道这一节地位有多重要,它是气候学习的基础,也是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学习的基础。每年中考必考。这节课作为地理学习的理论基础课,容量大,难度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PPT2)

为了更好地设计这节课,我对两个班进行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已知下雨是降水,知道东莞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还知道人工降雨。这节课他们想知降水怎么形成,为什么不同地方降水差别很大,雨极和干极怎么形成。普遍认为,这节课他们学习的困难在如何看降水量柱状图。他们还期待老师上课能讲讲:人工降雨会不会污染环境,为什么有人工降雨技术,还会出现干旱呢?(PPT3)

基于教学大纲和学情,我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道什么是降水、降水量和等降水量线。

2.学会绘制、判读降水量柱状图。

3.学会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其分布规律。

4.感悟降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进而我确定:

本课重点:降水量柱状图及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分析

本课难点: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难并不是说他们读不出哪个月降水量多少,而是他们对降水量怎样算多怎样算少毫无概念,无法归纳出降水季节变化的类型。(ppt4)

为了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法,同时又能突破教学目标,我先确定我的设计理念:以生为本。课堂要生动有趣,要贴近生活,,要学生参与度,要简单明了。以期打造一节高效地理课堂并且学生喜欢的课堂。

因此,我选择了1.多媒体展示法2.角色扮演法3.合作探究法4.读图分析法。这些教学方法将会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呈现。(PPT5)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上5个环节。(PPT6)

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果你是某知名雨伞品牌的经销商,现需要派你到国外开辟新的市场,下列国家中你会选择以下哪个作为发展目标。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引导学生选择最重要的依据就是看当地的降水。进而导入新课。(PPT7)

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进一步追问:降水是不是就等于下雨?(PPT8)

在学生的回答声中出示下雪的图片和今年东莞冰雹的图片。望牛墩学生虽未见冰雹,学生却都知道这个事件,这些图片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PPT9、10)

进而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降水的形式,并问学生:那降水是怎么形成的呢?(PPT11)

教材没有这个内容,教参也说老师不用讲。而我却认为非讲不可。一是迎合学生他们想知,二是只有明白了降水的形成,他们才会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赤道多雨两极少雨这些降水分布规律。 我通过动画演示和边讲解的方法,更加生动形象。(PPT12)

那降下来的水怎么测量它的多少呢?在此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点明测量仪器和单位。(PPT113)

根据日降雨量又可将降雨分为不同等级。这里再给学生复习天气符号,巩固知识。并给学生介绍平时在电视上不同颜色的暴雨预警信号的含义。让学生能学有所用,指导生活。(PPT14)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月降水量与年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明白了这些概念,将有助于学生理解降水量柱状图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PPT15)

那降水多好还是少好呢?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降水让人欢喜让人忧。教师循着学生的回答,展示有关图片并作解释:(PPT16-19)以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诠释降水对过多过少都不好,降水适量就好。

同学们刚刚看到了我们东莞也是会发生内涝的。假如你是东莞市水利局局长,你在哪段时间要特别注意防水灾?学生可能会回答夏季或者其他季节。这里引导学生说出东莞一年的降水是夏季比较多,冬季比较少。因而总结出,一个地区降水在时间上是有变化的。那通常用什么图来表示降水的变化呢?并出示东莞降水量柱状图。可以从图中看到柱子长短不一,也就是表示每个月的降水多少不一样,那降水多柱子就对应长一些。有此图,可以看出4-9月柱子比较长,所以在4-9月我们要特别防洪涝。(PPT20)

那如何来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呢?我会让学生课前自己试着先画好。因为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过气温曲线图怎么画,这里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难。教师再一次演示如何看表格资料并如何绘制出当月的降水量柱。教师演示完毕,让学生组内成员进行交换互查,如果某个组员的图出现错误,组员间必须帮助纠错和教学。这里让学生都动起来,也能最大程度的发现学生错误和纠正错误。(PPT21)

会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后,如何来判读呢?这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很多老师是按照课本活动题来给学生分析,学生能够初步的从柱子的长短对比出多少后,进而让学生看图选择相对应的降水变化类型。学生也许答对了。但他们可能是用排除法得出来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会看图了。我这么说,是源于对两道题目的反思。(PPT22、23)

第一道是我出的某次望中期中考试题。原本通过排除法便能得出答案的简单题目,结果却出乎意料。很多学生并不是选择A而是选B。事后我对一些同学进行了询问,结果他们说,老师,季风气候的降水柱子是很长的呀。所以不知道选哪个好了。这时候我才知道,学生看降水多少是看降水柱长短,忽视数值,不懂数值的含义。

第二道题是2011年东莞中考题。当年这道题的正确率是很低的。原因是学生学生看图惯性思维,看到甲地7、8月多月就是夏季多雨。(PPT24)

我意识到,要突破这个难点,应该全方位地跟学生分析纵轴横轴表示的含义。要跟学生分清季节,强调南北半球是相反的。学生有惯性思维可以理解,老师必须在平时的课堂不断地强化纠正。跟学生说明,月降水量多于100mm是多雨,50mm左右是湿润,30mm以下是少雨。如果没有讲明,我把旁边的降水量全部去掉一个0,变成5,10,15,学生就会还是以为这是夏季多雨。最后再看是全年型还是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型。我相信这样可以更好地突破这个难点。(PPT25)

当学生掌握了技巧,再来判断这五种降水季节变化类型,那就是水到渠成了。再引导学生从降水量柱状图看出这五个地方的降水总量的不同,进而引出降水的空间分布。(PPT26)

复习提问表示气温分布常用什么图,进行一个知识迁移。学生答出等降水量线图后,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如何看等降水量线图,这是为学生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打好基础。(PPT27)

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要求盖上课本,得出来的结论必须有依有据,我会出示一幅与课本不同的图片。正如教研员李老师前些天所说,他不主张学生看课本直接从课本找答案结论,学生不是真会。在这里我会先告诉他们:等会我会点三个同学上来当小老师来演示。初中生爱面子,在有压力的情况下他们会更认真地参与合作探究。(PPT28)

接下来请三个学生分别上台当小老师,指着地图总结规律。同伴教学会更加地吸引同学认真听。在他们总结完后,我抛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时候引导学生从降水的形成去思考。学生明白了原因,自然不用去死记硬背。然而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西岸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学生讲不清,老师可以调下他们胃口:这个在下学期学了季风就会明白。那我会出示东岸水乡望牛墩、西岸阿拉伯两张具有强烈对比的图片,学生有了生活印象,这个规律也不用死记。(PPT29、30)

在水平方向上降水有差异,实际上在山脉的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也有差异。这里给学生展示地形雨的形成。我把第四节才学的地形雨放到这里来讲,一个是为雨极的形成做铺垫,另一个是这样降水的分布规律才比较完整。(PPT31)

再一次通过表格对比,总结降水分布规律,以加强印象。(PPT32)

完成降水分布的规律,这里就要解决一开始的问题了。这样首尾呼应,学生能够学以致用。(PPT33)

那世界降水最多和最少在哪里呢?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学生对雨极的降水量无概念,老师把它转化为26米,描述成8层楼高,学生感到十分惊讶。并说明是由地形雨造成的。(PPT34)

新课学习完毕,我会在黑板上边板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框架。这里由于时间关系,不一一板书出来。这是我的板书设计。(PPT35)

再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本课重难点。(PPT)

学生期待老师多讲下人工降雨的内容,我会在最后给他们做一个拓展延伸。让他们知道知识和科技都是为了我们人类服务,但是,一定是要遵从大自然的规律。以此升华本课的教学价值。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七年级上册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相关推荐:

16年上学期初一地理《地图的阅读》说课稿范文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范例  

标签:地理说课稿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