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说课稿 > 初二说课稿 > 数学说课稿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第21章说课稿范文:第2节

编辑:sx_yanxf

2016-04-28

提前做好规划对于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较高的提高效率,下文为大家带来了八年级数学第21章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评委、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八年级下册《数据的离散程度》, 现我就教材、 教法、 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五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首先介绍一下我对本节教材的分析:

一、 说教材

1、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数据的离散程度”,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样本与估计” 的基础上安排的, 是本章的导入课, 为后面学习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三个量标: 极差、 方差、标准差起到铺垫作用。 2、 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特点, 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我确立以下目标: (1) 知识目标: 理解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意义; 会根据所给数据绘制相应的折线统计图, 理解数据的波动范围和偏离平均数的差异程度。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 让学生感受到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必要性; 通过数据的分析, 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认真参与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数据的分析, 培养学生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素养。 3、 重点、 难点 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 能够根据一组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 并比较题目中哪组数据的波动范围更小, 分析哪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更小。 难点为: 结合实例数据分析它们的离散程度, 比较它们的波动范围。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的基本思路是: 通过引导学生对实例数据进行计算、 画出折线统计图,并观察、 分析折线统计图来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二、 说学生

初二学生已经学习了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及计算方法, 会画折线统计图, 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归纳意识和能力, 但是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程度还不够, 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探索, 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我主要采用以下学法指导: 1、 引导观察分析法: 引导学生观察数据、 折线统计图积极思考分析两名运动员成绩的稳定性, 让学生学会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 探究归纳法: 让学生通过探究归纳数据的离散程度, 学会发现数据的规律。 3、 练习巩固法: 通过练习检测知识的应用情况, 找出未掌握的内容及其差距。

三、 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性, 提高学生素质。 根据这一原则和本节教学目标及学生的情况, 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 引导发现法: 通过对实例问题的观察, 让学生发现用所学的知识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 从而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好奇心。 2、 合作探究法: 结合实例,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合作、 交流, 逐步启发学生探究数据离散程度的必要性。 3、 练习巩固法: 力求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 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下面我先说第一个环节: (一) 预习环节 1、 回顾旧知: 主要回顾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是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预习指导: 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发现本节课的疑点, 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预习自测: 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程度, 为本节的探究学习指明了方向。 这一环节是在上节自习课的后 20 分钟内来完成。 设计意图是: 1、 通过旧知回顾既做好了知识间的衍接, 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解决了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2、 通过预习指导和预习自测既解决了新知识的一般问题和浅层问题, 同时又发现仅仅用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已不能区分这两组数据了, 从而引起了学生的思考, 为课堂中探究展示提供了良好氛围, 为课堂这一主战场上一展身手营造了很好的声势,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节课一开始就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评估(约 4 分钟), 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个环节。 (二) 探究新知(约 10 分钟) 1、 问题 1、 2 是课本内容的再现, 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信心。 通过实例问题 1、 2的思考, 让学生体会到仅仅关心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不能得到较为全面的结论, 从而引出对数据的离散程度的学习。 2、 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 使学生形象直观地感觉出甲、 乙两名运动员的百米成绩的区别,同时加深学生对数据波动的认识, 从而理解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意义。(因为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程度不够, 因此我主要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差别, 同时观察与平均数的偏离程度,发现他们的成绩确实不一样, 从而理解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 设计意图是: 通过这一环节加深了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也得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三) 学以致用(约 6 分钟) 此时学生对知识已经明确, 通过本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差距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解析, 从而强化知识。 (四) 课堂小节(约 4 分钟) 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了本节知识, 此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 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五) 当堂检测(约 10 分钟) 通过本环节来检测学生对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 布置作业(约 6 分钟) 五、 说板书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探究数据的离散程度, 因此板书主要书写离散程度的概念及与数据波动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目了然。 本节课我围绕“学习内容” 这一目标, 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和“学生自主探究” 这两个原则。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在座的各位专家、 老师批评指正。 我的发言完毕。 谢谢大家!

上文为大家推荐的八年级数学第21章说课稿范文,大家仔细阅读了吗?祝大家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八年级数学第11章说课稿范文:反证法  

冀教版初二年级数学第24章说课稿范文:第3节 

标签:数学说课稿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