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学计划:上册

编辑:sx_zhanglz

2016-08-29

由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的七年级历史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学计划,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计划中不断积累,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初步了解有关考古、历史地图、文物插图、古史资料等方面的基本常识,了解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通过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养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根据课本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想象,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习用观察法、阅读等方法来探究有关问题。教师以启发式教学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考古知识的初步理解,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教学难点:劳动在猿向人有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一观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及其发展规律的课程。作为研究的主体,人类是如何诞生的,东西方有不同的学说。请两名同学向同学们讲述东西方的故事。

学生分别讲述女娲造人和上帝造人的故事。

老师小结: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古人类是怎样生产生活的?我们今天学习“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板书课题)

授课与活动:

一、元谋人

1、展示“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

请同学们认识地图:了解地图的方位、图例。

看图回答:

⑴在这些远古人类遗址中,谁是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为什么这样称呼?

生: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故称为元谋人。

⑵它发现于什么时候?人类是怎样知道它的生活年代呢?

生:发现于距今约170万年前,考古学家通过在这儿发现的牙齿化石经过科学鉴定而得知的。

2、PPT展示元谋人的考古发掘:(石制工具、灰烬遗物),并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想象一下元谋人在170万年前是怎样生产生活的?

生: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会使用石制工具和懂得使用火,住在山洞里。

3、合作探究:

看完“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你认为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特点?

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这儿水源充足、土质肥沃,有利于人类的生存。

我国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原始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国家。

经过同学们的探讨,我们对中国的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了一点点的了解,下面我们就以比元谋人稍晚的北京人为例探讨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

二、北京人:

1、请问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北京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岩洞里。

2、多媒体展示考古资料及其它资料: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及复原图

石器及石片

木炭和几外大的灰烬堆

文字资料:

《韩非子》: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用禽兽虫蛇。

2、请同学们合作探究:北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学生虽然不能很好的总结,但在老师的引导下会表现出认同感)

北京人头部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上下肢的分离呢?得出结论劳动在从猿向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能制造我使用打制石器和木器;

还会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

他们在险恶在生存环境下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共同生产和生活,过着群居生活。

3、同学们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

北京人的衣服是把植物的枝叶系在腰间,这类衣物不能抵御严寒,但多少可以起到一点作用,而且容易得到。还用一种可能是他们把猎物剥皮后吹干稍作加工后当作衣服。在食物方面,一靠采集,二靠狩猎。住的是天然的山洞。

人类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开始进一步发展。同样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生活着另个更加接近现代人的山顶洞人。那么他们是怎样生活呢?

三、山顶洞人

教师简单介绍山顶洞人生活的年代、发现的地点,然后提问山顶洞人过着怎样的生产生活呢?(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从外貌特征、使用的工具(磨制工具和钻孔技术)、开始使用人工取火、有审美观念、过着氏族生活。

小结:中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是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我们为中华民族的悠久的历史而自傲,同时也应珍惜远古人类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积极保护文物古迹。

练习:

请同学识别山顶洞人生活想象图。

从“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体貌特征”了解是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想象图。

现在是不是感觉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准备的七年级历史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教学计划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相关推荐:

2016-2017初中上学期全年教学计划(各版本、年级、科目)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范文之《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