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历史三单元教学计划:五四运动

编辑:

2015-10-07

板书设计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1.前期:中心在北京,运动主力为学生

2.后期:中心在上海,运动主力为工人

三.五四运动的结果

1.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3.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取得初步胜利

四.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过节?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也有很多纪念性的节日。你们知道哪些节日是来源于我国近现代的历史事件的吗?(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为什么把五月四日定为中国的青年节呢?什么是五四精神呢?让我们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来揭开谜底吧!

讲授新课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一方是由英、法、美、日、意等组成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德国、奥匈帝国等组成的同盟国。

中国在大战中参加了哪一方?(协约国)战争结果是哪方取得了胜利?(协约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月18日──6月28日),美、英、法、意、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所谓“和平会议”,实质上是一个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开会的目的就是为了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因而派出了(陆征祥、顾维钧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当时,许多中国人,包括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巴黎和会寄予很高的希望,他们认为通过这次会议可以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奴役的命运。

结果怎样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部电影的片段,影片的名字叫《我的1919》,这部影片记述了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斗争。[播放影片]

中日双方在会上辩论的焦点是什么呢?是山东问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趁机窃取了山东的主权,日本认为中国已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德国在山东特权应转让给日本,无需在会议上讨论。

同学们,听了顾维钧反驳,你们感觉怎么样?(真是有理有据,意正言辞,痛快淋漓)参加和会的各国代表有什么反应?(与会代表的一致赞扬他,说他是一个真正剪掉辫子的中国人)可是中国的合理要求得到同意了吗?帝国主义国家根本没有理睬中国人民的正当要求,在和约中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各种特权,全部让给日本。我们也是战胜国呀,为什么还任人宰割?弱国无外交呀!同学们!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太弱了,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实行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美、英、法和日本其实都要控制和侵略中国。列强出卖了中国的利益,中国人民答不答应?

一个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终于爆发了。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