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教案 > 初一教案 > 语文教案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案: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编辑:

2016-02-24

其三,百草园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赤链蛇的传说,对儿时的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

以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

5.指定学生朗读第9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①三个“也许是因为……”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小结:这三个分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其内容都是在百草园中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以此来推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表现了儿童觉得被送进书塾是遭到了惩罚的心理。

②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什么感情?

小结:这一段用猜测、疑问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了童年的鲁迅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

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物;这里能够听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常常被这种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里还可以学到捕鸟这种本领;这里还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毁墙根、投砖头,跳栏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

儿童的乐园呢?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

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

第二课 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中对比方法的运用,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步骤]: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三味书屋”。

1.由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提问:作者对百草园的生活与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小结:作者认为在百草园中有无穷的乐趣;三味书屋的生活则是枯燥乏味的。

文章先后写了两种生活:

第一部分(1至9段)写的是“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

第二部分(第10至24段)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中枯燥的读书生活。这就是本文的大体结构。

2.指导学生将三味书屋与百草园进行比较。

提问:“三味书屋”这部分写了哪三层意思?是怎样同“百草园”进行对比 的?

提示:① 三味书屋由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里面的陈设只有一块匾、一幅画,是封闭的,十分单调、沉闷,远不及百草园内景色鲜艳,生物丰富,环境开阔、优美。

② 三味书屋里的先生对学生死板而冷漠,不愿学生提问,“我”问他“怪哉”这虫,他便“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他远不及长妈妈和闰土父亲亲切、耐心:长妈妈娓娓地讲“美女蛇”的故事;闰土父亲在“我”问他捕鸟得失的缘由时,他是“静静地笑道:

‘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③ 三味书屋内学习的内容是令儿童无法理解的古文,远不如长妈妈故事的神奇,也

不如闰土父亲所教的捕鸟那样有得益。

提问:从这三处的对比中可以看出,“我”喜欢哪种学习生活?

(板书)喜欢百草园,不喜欢三味书屋。

3.理解三味书屋中使“我”感兴趣的事。

提问:三味书屋里面有没有使“我”感兴趣的事?是先生指导的吗?

提示:① 有两个使“我”感兴趣的地方:第一是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爬上那里的花坛可折腊梅、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第二是当先生读书入神时,“我们”便可以做指甲戏、描绣像;

② 这些都是三味书屋中较有趣的事儿。当然不是先生教的,先生是绝对不允许的。

标签:语文教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