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教案 > 初一教案 > 历史教案

初一历史上册第二章教案:大变革的时代

编辑:sx_jixia

2015-09-07

教案一般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内容。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了初一历史上册第二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西周末年,周幽王做出了哪一件蠢事?(烽火戏诸侯)后果怎样?(诸侯再也不听周天子的号令,西周在公元前771年灭亡了。东周虽然建立起来,但周天子已处于傀儡地位。)

讲述过渡:到了战国初年,相继发生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等事件,说明某些大夫的势力已超越诸侯了。新生的政治势力要求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他们怎样进行改革变法呢?请看33页“导入框”。

学生讨论: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当时正处于大变革的时代。由于生产的发展,要求变法;而改革变法,则必须取信于民。)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33—34页有关课文,进行活动:

1、先看37页“自由阅读卡”,了解“铁氏三兄弟”的区别,再根据34页“动脑筋”: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原因有二:它在性能上比石器和青铜器优越;当时的冶铁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

2、37页“活动与探究2”,分析材料:这个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为利用畜力进行生产创造了条件;也反映了当时牛耕已经很普遍的史实)

二、著名的都江堰

指导学生阅读34页“正文”和“阅读文字”,观看35页“文献资料”和插图,讨论回答:

1、后人为什么认为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他主持修建成都江堰)

2、都江堰有什么作用?(消除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号称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指导学生阅读35—36页“正文”和“阅读文字”,结合观看“文献资料.商鞅语句”和插图“商鞅舌战守旧群臣”,讨论回答:

1、  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的主要目的和结果怎样?( 1 依靠武力胁迫其他诸侯国承认自己的领导地位,是春秋争霸战争的目的,结果是大量减少了诸侯国的数目,逐渐趋向统一; 2 通过富国强兵,吃掉敌手,准备统一中国,是战国兼并战争的目的,其最终结果是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  那时社会阶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有怎样的变化?(一些土地由国家所有变为私人所有,出租私有土地的奴隶主转化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3、  到战国时,各国为什么纷纷变法?(新兴的地主阶级要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4、商鞅所说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什么意思?(治理国家不能呆板地只用一种办法,也不必盲目效法古代制度,商鞅用这种理论来反驳那些守旧群臣)

5、33页“导入框”的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取信于民)这就启示同学们,要想做个成功的人,必须具备什么品质?(言必信,行必果)

6、商鞅变法采取怎样的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奖励生产、奖励军功、建立县制)

7、这些措施有利于哪个阶级?(新兴地主)

这篇初一历史上册第二章教案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教案:《秦王扫六合》 

初一历史上册教案:中华文明的起源  

标签:历史教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