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语文 > 语文同步练习

15-16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羚羊木雕》

编辑:sx_zhanglz

2015-12-23

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在考前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对下列各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2)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3)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4)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

A.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  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C.神态描写  行动描写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D.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神态描写

2.选出下列对 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按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为顺序组织材料

B.文章通过对人物的得当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组各具特征的人物,如爸爸的急躁严厉,妈妈的不怒自威

C.“我”和万芳平时相处的情景,是采用插叙的方法介绍的

D.本文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向人们提出了怎样既敬重父母,又尊重孩子的情感的问题

3.文中写道“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们俩叫‘合二而一’”。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段文字共有三句话,主要的意思是突出“我”与万芳的友情特深

B.在写法上此段文字属于概括叙述

C.“在一起”和“形影不离”都是说明友情特别深厚,意思一个样

D.“合二而一”加引号,表明是引述了老师的话

4.《羚羊木雕》和《背影》两篇课文结尾的共同特点是(      )

A.篇末抒情,照应开头        B.篇末议论,引起读者思索

C.篇末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  D.篇末点题,深化中心思想

5、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 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1)解释

无可挽回:

(2)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奶奶所说的“这样”是指什么?“不好”有什么不好?奶奶说这句话时,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借奶奶的话批评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画线部分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试用比喻句描述“我再也受不了了”时心理感受。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练习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相关推荐:

15年初一第一学期语文同步练习:《月亮上的足迹》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时训练《河中石兽》:2015—2016学年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