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语文 > 语文试卷

初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苏教版)

编辑:

2016-06-04

(26)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通往柜台的路一下子变得很长很长。我慎重地走在每个母亲的情怀里,就好像走过了长长的一生,从未谙人事的女孩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27)终于读懂了母亲的心。

(选自《读者》,有删节)

提示:醍醐[tí hú]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8、请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分)

喟叹(       )           未谙(       )

9、“母亲情怀”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1分)

10、文中两次出现“心血来潮”,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

第一次:

第二次:

11、(18)段中画线句“我在瞬间想起了我的推三阻四,整张脸像着火了一样热了起来,而我的心,开始狠狠地发痛。”请结合上下文理解,为什么“脸像着火了一样热”?为什么“心”“狠狠地发痛”?(2分)

12、(19)段中“新一炉的面包热腾腾地端了出来,芳香像原子弹一样的炸开。”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13、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本文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B. 本文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生动、感人。

C. 本文大量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反映了人物的性格,表现了人物的思想。

D. 文章详写了“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略写了母亲春游的行动,这样就影响了中心的表达。

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第14-18题。(10分)

南 极 冰 架

(1)此次考察中,我们曾两次沿“厄麦里冰架”的北缘航行,有机会观赏了南极冰架的景观。

(2)所谓冰架,是指与大陆冰盖相连的海上大面积的固定浮冰。南极冰盖覆盖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平均厚度在2000-2500米之间,最厚的有4800米,总体积达2450万立方公里。这顶巨大的“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每年1-30米的速度,从内陆高原向四周沿海地区滑行,形成了几千条冰川。冰川入海处形成面积广阔的海上大冰舌,终年既不破碎(外缘除外),又很少消融,这就是海上冰架的来源。

(3)据目前考察结果,A南极冰架面积达140万平方公里,占南极冰盖总面积的10%,最大的两个冰架罗斯冰架和菲尔克冰架,都在西南极。由于冰架表面平坦,因而是南极洲机场的选点之处,B我们首次来南极洲乘坐的“大力神”飞机就是在冰架上降落的。不少国家的南极考察站,都建立在冰架上。罗斯冰架每年向海延伸300-760米,因此,上面的“浮动城市”也逐渐向海洋中推移。

(4)冰架厚度的增加,主要是由降雪的堆积而造成的。近年来,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发现,厄麦里冰架底部的海水也在不断冻结,从而增加了自身的厚度。夏季冰架外缘与南极表层温暖的水接触处,消融成水,并在风、浪、潮的作用下,造成断裂,形成海上平台型冰山。据估算,每年从南极冰盖崩裂入海形成的冰山有50亿吨,其中有冰架送出去的冰山占了84%。可见,南极冰架是南极洋上冰山的主要来源。从望远镜中望去,厄麦里冰架像一条看不到头尾的水晶堤。

(5)冰架是一巨大的低温体,据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在厄麦里冰架上的越冬观测,表层100米冰层的年平均温度低达零下20摄氏度左右。在冰架附近,一般都有一个特别寒冷的低温水体——“冰架水团”。我们投放了“温差深自动记录仪”的探头,果然测到了本航次中的最低海水温度记录零下23摄氏度。生物拖网也取得了与其它海区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这表明,冰架对它临近海区的水文特征及生物的种类分布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14、选出对文段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 第(2)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南极冰架形成的过程。

B. 第(3)自然段介绍了南极冰架的面积及其形状特征。

C. 第(4)自然段以厄麦里冰架为例介绍了南极冰架不断加厚和形成冰山的情况。

D. 第(5)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呼应,点明了这次南极考察的目的和意义。

15、结合第(2)自然段,请你找出第(3)自然段中罗斯冰架每年向海里延伸300米到760米的原因。(2分)

答:

16、请分别说明第(3)自然段中,A、B两个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2分)

A:

B:

17、第(4)自然段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18、第(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2分)

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第19——23题。(16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②                    。

19、在空白处填上课文的原句。(2分)

①        ②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6分)

①便要还家(  )  ②欣然规往(  )

③寻病终(  )  ④欲穷其林(  )

⑤芳草鲜美(  )  ⑥无论魏晋(  )

2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2、用原文回答问题:(2分)

①写桃花源老人小孩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②文中描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

23、“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呢?请用简短的文字回答。(2分)

第III卷  实践•交流(40分)

24、作文:

一位南开大学的学生记述了他的院长的一件小事:那次院长和几个学生共乘电梯,忽然发现电梯超载了,他不是最后上的,他是教授,是院长,周围是他教过或未教过的学生,他却退出了,理所当然地退了出去。我想,不管在场的学生是否听过他精彩的课,不管是否认识他,一定都会记得他上的这一课和他点头微笑的样子。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曾经说过:“在弟子群里散步的老师,他不是在传授他的智慧,而是在传授他的忠信与仁慈,还有他的生活态度和为人之道。”

同学们在与众多老师的交往中,是否也曾经感受过老师守信、慈爱、正直、无私的品质,快乐幽默的工作态度和谦和、宽容、耐心、热情待人的为人之道?

请以“老师教会我           ”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第IV卷   拓展•提高(20分)

25、《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同学们在读完这部著作后对其作品风格、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一定有了更多地了解,那就让我们做个交流吧。(7分)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 ① 小说,全书共   ② 回。其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  ③,

自号“美猴王”,因   ④      被   ⑤     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受   ⑥    规劝皈依佛门,给  ⑦    做了大徒弟。

26、根据所述意境填写诗句。(4分)

绿罗裙融入荷叶仿佛一色裁剪,  (1)

荷花与采莲女的面容相映争艳。  (2)

那么多莲舟荡入池塘都看不见,  (3)

听到歌声才觉察到有人在采莲。  (4)

2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9分)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节选自《战国策》

(1)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 )(2分)

A. 吾为子先行   武陵人捕鱼为业

B.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至峡江寺而意症决舍

C. 故遂与之行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 兽见之皆走   花之君子者也

标签:语文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