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语文 > 语文试卷

201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编辑:sx_bij

2013-05-28

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想学好语文,多做试题是难免的,下面请参考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的“201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希望您的语文成绩能够突飞猛进的发展。

201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44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0分)

发绺 脸jiá zǔ咒 憎恶 nüè待

tuí唐 jiàn赏 确凿 kān察 zì情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变幻莫测 心情如水 轩然大波 熔为一体 貌不惊人 迷迷糊糊

轻装淡抹 水光山色 当之无愧 力排众议 初露头角 相辅相陈

3、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

不能自已 人声鼎沸 人迹罕至 相得益彰

4、名句默写。(10分)

(1)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 ▲ ,成为最知心的人, ▲ ,——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2)前面是一条路, ▲ , ▲ ,继续前进。

(3)曲径通幽处, ▲ 。(常建《 ▲ 》)

(4) ▲ ,但余钟磬音。

(5)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 ;也不必说

▲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油蛉在这里低唱, ▲ 。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2012年12月22日,太阳照常升起,天没有“崩”,地没有“裂”,洪水没有“滔天”,“世界末日”谣言不攻自破,被证实是一个耸人听闻的超级大谎言。

B、由此观之,除了问责之外,当务之急还在于查明事实、积极整改,以有效措施防堵学生午餐“营养”流失漏洞,确保孩子们的营养餐能按时、安全、足量。

C、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分析形势、谋划未来,要“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这样才能患得患失,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D、素质教育渐为“成功学”教育所侵蚀。然而,纯真善良的孩子的心灵,是不应该被“名和利”充斥的,教育理念的变革势在必行。

6、 下面画线的三个句子在表达上都有不恰当的地方,请加以修改。(3分)

①12月20日,东海县启动“冬日送温暖 社会大救助”,②号召全县人民行动积极起来,对全县流浪乞讨人员、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帮扶,让他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此次“冬日温暖 社会大救助”活动中,全县公安、城管、教育、卫生和青年志愿者们,将积极加入救助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弱势群体行动中来,在春节前联合开展拉网式集中救助专项行动,备足棉衣、棉被、食品、药物,对全县辖区内的车站、广场、桥洞、风景区等公共场所进行全面巡查,③领导街头生活无着人员接受救助,护送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安全回家,用他们的爱心、热心,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为流浪群体送温暖、为社会和谐送春风。

7、 名著阅读(9分)

(1)阿廖沙童年的好朋友是 ▲ ,外公叫他 ▲ ,他最后是 ▲ 死的。(3分)

(2)《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___▲___、大闹__▲____ 、真假__ ▲ ____、 三借____▲_______ 。(3分)

(3)在《革命烈士诗钞》的阅读中,我们被___▲__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忠肝义胆所震憾;也被“鉴湖女侠”__▲_的“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凛然壮志深深感染。(两处均填人名)(2分)

二、阅读与理解(46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5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三、四句写景气象壮阔,既有实写,又寓想象。说说你对这一点的理解。(3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莞,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选自《宋史》)

10、解释文中带下划线的字的意思。(4 分)

①习: ②发:

③虽: ④明日: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每归私第,阖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

(2)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12、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4分)

13、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4分)

(三)阅读《一面》节选,完成14—17题(11分)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本话,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15、作者写道:“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是凭什么作出这个“断定”的。(3分)

16、“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中的“竹枝似的”换成“细长的”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

17、阅读下文,说说文中 “千千万万”的“青年男女”在得知鲁迅死讯时的感情,结合上文,探究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3分)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郁达夫《怀鲁迅》节选)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23题。(14分)

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出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欢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15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19、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20、简要分析第1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2分)

21、第2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22、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4分)

23、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我们忘不了的出名和不出名的人,他们或者清纯、活泼、靓丽,令你崇拜;或者勤劳、淳朴、守责,令你敬重:或者热诚、创新、立业,令你羡慕;或者沉默、善良、正直,令你景仰……

请你从生活中去寻找一下,以《忘不了他(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写真事,诉真情,内容完整,字迹清晰;

(3)不少于600字。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4题:略 5、C

6、第①句在句末添加“活动”; 第②句将“行动”和“积极”互换位置;第③句将“领导”改为“引导(劝导、劝说)”。(找出一处并修改正确得1分,其他方法修改正确也可。共3分) 7、略

8、洞庭湖把祖国东南之地从中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一“坼”一“浮”,一实一虚,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3分)

9、忧国忧民。(2分)

10、熟悉 打开 虽然 第二天 (4 分)

11、(1)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来读,一读就是一整天。(2)赵普脸色不变,跪下拾起撕碎的奏折,退朝回家。 (共4分)

12、为治国而勤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而奏荐人才。 (4分)

13、(1)宋太祖悟出了赵普的良苦用心,由此也悟出了其所荐之人必定是个可用之才。(2)说明太祖是个偶尔固执,但最终仍会明辨是非的君主。 (共4分)

14、鲁迅先生要以一元钱的低价卖给我两本我渴望已久的书。 (3分。意对即可)

15、内山老板叫“他”出来解难。 (2)“他”的外貌特征不平常——身体瘦弱但精神极好。(3)“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极慈爱和诚恳。(共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

16、不好。“竹枝似的”令人想到骨瘦如柴,更能突出鲁迅先生瘦的程度;能更有力地表现先生忘我工作的精神。(共2分。每点1分。判断不占分)

15.文中“千千万万”的“青年男女”在得到鲁迅死讯时的感情是“悲愤”(悲痛愤怒)的。因为从原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对追求进步的青年非常关心爱护,所以青年朋友们在得到鲁迅死讯时非常悲痛;又因为文中写道:“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可见鲁迅所处的环境极其险恶,这对他的健康定有不小的影响,现在鲁迅死了,所以青年们禁不住愤怒了。(共3分。感情1分,原因2分)

19、这里的“味”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2分)

20、父亲喜爱兰草并不是为了供人玩赏,供人玩赏的兰草就失去了真性,降低了品格,变得低俗。(2分)

21、描写野兰的生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3分)

22、“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寻访表明了父亲与“我”对兰草高雅、纯朴的品格的敬仰,同时一个“访”字,把兰草人格化,从而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4分)

23、一个人只有保持纯真质朴的品质,不献媚、不低俗,才能为人们所敬重。(3分)X()

标签:语文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