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语文 > 语文试卷

人教版初一语文期末试题(2)

编辑:sx_gaomj

2012-06-07


精品学习网初中频道提供大量初中资料,并在第一时间更新初中资讯。以下是人教版初一语文期末试题 :

第Ⅰ卷 积累。运用(22分)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粗糙(cāo) 应和(hè) 酝酿(rǎng) 锲而不舍(qiè)

B.炫目(xuàn) 称职(chèng) 倔强(jué) 白驹过隙(xì)

C.卷帙(zhì) 汲取(jí) 和煦(xù) 茅塞顿开(sè)

D.干涸(hé) 灼热(zhuó) 黛色(dài) 潜移默化(qiǎn)

2.请你根据拼音在方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注意书写正确、规范、整洁。(3分)

茫无yá际 海nà百川 星罗qí布 hài人听闻 轻飞màn舞 近在zhǐ尺

3.下列语段中画横线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有的人觉得创造力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这些名人才有。不言而喻(A),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五彩纷呈(B)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C)就能获得非同一般(D)的灵感,他们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4.请根据原诗默写(4分)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生机又似有似无、若隐若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3)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5.请你根据上下文,合理想象,在空格中为小姑娘写一段心理活动。(40字左右)(3分)

当小姑娘历尽辛苦,忍着口渴,把盛满水的水罐递给母亲时,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于是,小姑娘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

二、本学期同学们进行了以"我爱文学"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现在你所在的小组要出一份文学手抄报,请你完成下面栏目的内容。(8分)

6.名家简介(2分)

请你仿照示例用简练的语言分别介绍下列两位作家。

示例:辛弃疾是我国南宋著名词人,代表作有《稼轩长短句》。

朱自清:安徒生:7.走进名著(3分)

按要求对《汤姆索亚历险记》作简要介绍。

(1)概括汤姆索亚一次危险的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次历险中汤姆索亚表现出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感悟经典(3分)

请参考下面的链接材料,从《〈论语〉八则》中任选一则,谈谈它给你的启示。

链接材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最近出了一本新书:《于丹〈论语〉心得》,解析了《论语》这部2500年前的经典著作对当代人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书中写道:"《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例如: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例如:子曰:"见贤思齐(齐:等同)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我选的一则《论语》是(默写出原文):

这则《论语》给我的启示:

第Ⅱ卷 理解。感悟(38分)

三、阅读现代文,按要求回答问题。(26分)

(一)

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9.依次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迎 睡 吹拂 那样 B.迎 卧 吹拂 特别C.晒 卧 唤醒 那样 D.晒 睡 唤醒 特别

10.这两段文字都是通过对山的描写来体现济南冬天"温晴"特点的,如果把第①段概括为"阳光朗照下的山",那么第②段就可以概括为 .(3分)

11.请你根据第①段的内容,说明济南的人们一看到那些小山,就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的原因。(3分)

12.第②段开头,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你根据第②段内容,具体说明下点下雪后,景色"妙"在何处。(4分)

(二)绣眼与芙蓉①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

②绣眼体型很小,通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红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绣眼是江南的鸣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一般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时却快如闪电。它的叫声并不大,但却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鸟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

③那只芙蓉是桔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模样很清秀。它的鸣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丝丝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

④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它们用不同的鸣叫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也不一样,很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

⑤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却没想到,芙蓉依然在笼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

⑥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芙蓉的叫声似乎有了变化,它一改从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芙蓉执着地独自鸣唱着,而且唱得越来越像绣眼的声音。而绣眼不仅停止了鸣叫,也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

⑦日子一天天过去,芙蓉照旧每天欢歌,已多日无语的绣眼显得更落寞了,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伫立在横杆上。一天下午,我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听见阳台上传来很热闹的鸟叫声,那是绣眼的鸣唱,但比它原先的叫声要响亮得多,也丰富得多。我感到惊奇,绣眼重新开口,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走近阳台一看,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鸟笼外,来了另一只绣眼。笼中的绣眼在飞舞鸣叫,笼外的绣眼围着笼子飞舞,不时停落在鸟笼上。那只自由的野绣眼,翠绿色的羽毛要鲜亮得多,相比之下,在笼里的绣眼毛色显得黯淡无光。不过此刻它一改前些日子的颓丧,变得异常活泼。两只绣眼,面对面上下飞窜,鸣叫声激动而急切,仿佛在哀哀地互相倾诉,在快乐地互相询问。

⑧那两只绣眼此刻的情状,让我看到了"欢呼雀跃"是怎样一种生动的景象。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它们无奈地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绣眼的重新开口,应该是对自由的呼唤吧。想到这里,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还没碰到鸟笼,就惊飞了笼外那只野绣眼。我打开笼门,再退回到屋里。笼里那只绣眼对着打开的笼门迟疑了片刻,便一蹦两跳,飞出了鸟笼。它拍拍翅膀,飞过楼下的花坛,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⑨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

13. 选文为我们讲述了绣眼与芙蓉的故事。请你仔细阅读⑤~⑧段内容,从绣眼的角度对故事内容进行概括,将情节补充完整。(3分)

绣眼莫名其妙地停止鸣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绣眼因野绣眼的召唤而重新开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⑦段中写道"此刻它(绣眼)一改前些日子的颓丧",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绣眼"颓丧"的具体表现。(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结合文意,谈谈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1)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它们无奈地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绣眼停止鸣叫后,为什么面对芙蓉鸟的叫声不再开口,而面对野绣眼的叫声却重又开口,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本文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请从下面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具体说明使用这些修辞和动词有怎样的好处。(3分)

(1)它的鸣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丝丝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

(2)笼里那只绣眼对着打开的笼门迟疑了片刻,便一蹦两跳,飞出了鸟笼。它拍拍翅膀,飞过楼下的花坛,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选第________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2分)

「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水经注。江水》「乙文」其水①北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西面侧湖,此水便成净池也。池上有客亭②,左右楸桐③,负④日俯仰⑤。目对鱼鸟,水木明瑟⑥。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⑦。

《水经注。济水》「注」①其水:指济水的支流泺(luò)水。②客亭:名历亭。③楸桐:树名。④负:背着。⑤俯仰:低头,抬头。左右楸桐,负日俯仰:言历亭两边的楸桐树沐浴在阳光下微微摇曳。⑥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是写看到明澈的水中游鱼,碧树丛中的啼鸟,深得乐趣。⑦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这里的意思是说自己懂得了鱼鸟水木的情趣,顺应自然,融入自然。

18. 请你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略无阙处: 阙:__________ _______②哀转久绝 绝:___________ ______③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_________________④良多趣味 良:____________ _____

19. 请你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甲文中起笔写山,突出了三峡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继而写水,突出了三峡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21. 乙文中有一个字可以概括出大明湖水的特点,这个字是______________字。(2分)

22. 下列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甲文主要从四季变化来写三峡之景;乙文主要通过大明湖所处的方位突出其特征。

B. 甲文中高猿长啸回荡于空谷的描写,渲染了三峡秋天悲凉肃杀的气氛。

C. 甲文中画线语句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绘声绘色地写出了三峡春冬时的美景。

D. 乙文中画线语句采用了对偶的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明湖景物怡然和乐的特征。

第Ⅲ卷 表达。交流(40分)

五、按要求作文。(40分)

23. 同学们度过了金色的童年时光,步入了蓬勃的青少年时代,生活中的许多快乐也伴随着大家成长。"雅虎"有一句广告语――"生活因找到而快乐!"其实,生活中的快乐不仅来源于"找到",还来源于观察,体验,探求,创造,读书,给予,收获……

请你结合自己升入初中以来的生活,以"生活因_________而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 把题目补充完整;2. 不少于600字;3. 书写工整。

第Ⅰ卷 积累。运用(22分)

一1. C(2分) 2. 涯 纳 棋 骇 曼 咫 3. B 4.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便引诗情到碧霄 (3)休将白发唱黄鸡5. 答案示例:真渴啊,我就喝一口吧!可这个人好像也渴坏了,嘴唇那么干,先给他喝吧,妈妈也是忍着口渴让我喝的啊。

二6. 答案示例: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春》、《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安徒生是丹麦作家,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

7. 答案示例一:(1)汤姆?索亚和蓓姬在山洞中迷路了,一连几天被困在山洞中,经历了连日的饥饿,在黑暗中找路的恐惧与死亡的威胁。

(2)汤姆?索亚身上表现出了勇敢,机智的精神与坚韧的勇气,对朋友无私关爱,心地纯洁善良等美好品质。

答案示例二:(1)汤姆?索亚由于厌倦了学校生活的枯燥乏味,逃学后独自跑到远离学校,同学的密林,放飞思绪,最后决定离家出走去当海盗。

(2)表现了汤姆?索亚作为一个儿童喜爱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富于幻想,渴望历险的性格,也有他作为一个"顽童"对教会学校枯燥无味生活的叛逆性。

8.略

第Ⅱ卷 理解。感悟(38分)

三9. D 10. 薄雪覆盖下的山。

11. 因为这一圈小山可以挡住冬天呼啸的北风,保持气温。(或: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的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让济南免受严冬狂风暴雪的侵袭,保持气温。)

12. 答案示例:树尖上顶着白雪的矮松形态秀美;白色的山尖与蓝天相接,像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形成独特美妙的景观;山坡上雪色与暗黄的草色相间,像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山色一改往日的单调,显得俏丽灵动;微黄的阳光斜射在薄雪上,薄雪微微露出点粉色,雪色的变化,让人感到宁静温馨。

13. 绣眼不为芙蓉的叫声所动(或:绣眼对芙蓉的引导依然沉默不语)绣眼因向往自由而飞向大自然。

14. 答案要点:绣眼停止了鸣唱;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或: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伫立在横杆上。)

15. (1)表达了作者体会到绣眼失去自由后的痛苦与无奈,对失去自由的绣眼萌生深深的同情与自责。

(2)表达了作者对绣眼能够重返大自然,重新回到自由天地中的祝愿与祈祷。

16. 芙蓉鸟安于吃喝无忧的生活,已完全失去了对自由的向往,所以绣眼不把它视为知己;野绣眼来自笼中绣眼所热烈向往的自由天地,所以它与野绣眼心有灵犀,性情相投。

17. 答案示例:(1)"银铃"写出了芙蓉叫声的清脆悦耳,"美声女高音"则很形象地写出芙蓉叫声的高亢清亮,"一丝丝,一缕缕的阳光"又写出了它声音的细柔甜美;而"颤动"与"飘动"两个动词,很准确地写出了芙蓉叫声的飘忽不定。这些修辞手法和动词的运用,从多个角度细致入微地写出芙蓉鸣叫的婉转多变。

(2)"迟疑"很形象地写出了绣眼在突然打开笼门的刹那,不相信自己会重获自由;"一蹦两跳""拍拍翅膀"这两处词语很生动地表现了绣眼在确信自由来到时内心的快乐与回归自然的急切。

四18. ①同"缺",缺口 ②消失 ③到 ④的确,实在19. ①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不见月亮。②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20. 连绵高峻 凶险迅疾 21. 净 22. D

第Ⅲ卷 表达。交流(40分)

23.略

标签:语文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