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三 > 历史 > 历史试卷

初三历史调考试题

编辑:

2013-04-26

B.中国人民赶走了日本侵略者,实现了民族解放

C.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当家作主

D.中国人民从温饱奔向小康,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2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苏关系左右了世界。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雅尔塔会议召开,反法西斯国家决定成立联合国

B.雅尔塔会议召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形成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格局形成

28.有人说,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的胜利,更是亚非拉国家的胜利。中国赢得广大亚非拉国家的信任的关键在于中国坚持和平共处原则,同时以“求同存异”的真诚态度面对分歧。“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哪一重要场合提出的

A.1949年开国大典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亚非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9.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应的中国历史是

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南昌起义 D.香港回归

30.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更加频繁,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这种局面是

A.政治多极化的表现 B.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C.文化多元化的表现 D.区域一体化的表现

二、非选择题:

31.构建框架,知识梳理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几十年间,世界和中国的变化十分剧烈。工业文明加速发展,世界融合的速度越来越快,也变得越来越动荡不安;中国以一种极不情愿韵方式融入世界,并在近代化之路上艰难行进。

以下是这一时期历史知识框架的整理。三组横向箭头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外历史发展的三条主线。

(1)在下面框架中的英文字母处填上相关的历史事件。(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变化的主线之一。其主题是什么?(1分)

(3)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和学习西方社会的优点,同时进行自我否定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如果说洋务运动是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那么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在学习西方的______________,最后到新文化运动用西方新思想改造人们的头脑。(1分)

(4)以上知识框架中,箭头反映了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或相互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工业革命与鸦片战争的关系。(1分)

32.自主探究,构建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各国、各地区探寻现代化的道路精彩纷呈。

欧洲对全球统治的彻底结束并且沦为美苏争霸的小伙伴,促使欧洲人深刻反思。他们一方面埋头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

(1)欧洲联合自强的最大成果是什么?(1分)

标签:历史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