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三 > 化学 > 化学暑假作业

化学暑假作业:初中三年级试题

编辑:

2013-12-13

故选A.

点评: 此题是物质的三态变化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和判断变化前后物质的状态,属一道基础知识考查题.

7.(2分)(2013•威海)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

B. 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

C. 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

D. 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定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 质质量分数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强弱的程度;B、溶解度能够表示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大小;C、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就是指在一定质量的溶剂中溶解溶质的最大量;D、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有关.

解答: 解:A、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是用溶解度来表示的,故A说法正确;

B、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有两种情况:饱和和不饱和,而溶解度必须是在饱和状态下溶解的质量,故B说法错误;

C、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就是溶解的最大程度,即已达到饱和状态,故C说法正确;

D、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00%,所以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溶解度就大,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质量.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8.(2分)(2013•威海)自然界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是(  )

A. 碳循环 B. 氧循环 C. 二氧化碳循环 D. 水的天然循环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氧循环主要表现在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及人类活动中的燃烧都需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放出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从地表蒸发,凝结成云,降水到径流,积累到土 中或水域,再次蒸发,进行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9.(2分)(2013•威海)在实验室里 ,利用下列物质和装置制取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制取氧气

B. 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C. 二氧化锰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 铜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此装置中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反应物应为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收集装置是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

解答: 解:此装置中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反应物应为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收集装置是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不易或难溶于水.

A、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应选用给固体加热装置,故错误;

B、石灰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发生装置选用固液常温型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错误;

C、过氧化氢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发生装置选用固液常温型;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正确.

D、铜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和稀硫酸不反应,不能用来制取氢气,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可用固液常温型装置;不易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

10.(2分)(2013•威海)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称量固体 C.

加热液体 D.

倾倒液体

考点: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w   w w .5 Y Kj.c o m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试管没有 倾斜、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共44分)

11.(2分)(2013•威海)物质组成的奥秘

在下列概念中,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能够从中获取物质类别信息的是 ③⑤⑥⑦⑨⑩ .

①催化剂;②化学电池;③溶液;④可燃物;⑤高分子化合物;⑥混合物;⑦无机化合物;⑧元素;⑨碱;⑩碳水化合物.

考点: 物质的简单分类.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溶液是根据溶液组成中分散的微粒大小进行分类的;高分子化合物是根据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考虑;混合物是根据组成物质种类的多少考虑;无机化合物是组成中不含有碳元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除外);碱是根据组成中含有氢氧根离子考虑;碳水化合物是根据组成元素中含有碳、氢、氧考虑.

解答: 解:催化剂是改变反应速度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物质,与组成无关;化学电池 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与组成无关,溶液是根据溶液组成中分散的微粒大小进行分类的可分为:溶液、浊液、胶体,所以与组成有关;高分子化合物是根据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在几万、几十万甚至更高的化合物,与组成有关;混合物是根据组成物质种类的多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与组成有关;无机化合物是组成中不含有碳元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除外)与组成有关;碱是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与组成有关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与组成无关;碳水化合物是根据组成元素中含有碳、氢、氧与组成有关.

故答案为:③⑤⑥⑦⑨⑩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化学基本概念,熟悉常见的概念的含义,知道其含义是否与组成有关.

12.(5分)(2013•威海)物质构成的奥秘

请将物质的名称、化学式和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号填在空格内:

物质(产品)名称 电能芯片 氯化氢气体   干冰

化学式     CH3CH2OH

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号   Ca2+

Cl﹣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高纯的单晶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计算机芯片,其化学式为Si;硅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硅原子构成的,其原子符号为:Si.

氯化氢气体的化学式为HCl;氯化氢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其分子符号为:HCl.

氯化钙是由钙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aCl2.

CH3CH2OH是乙醇的化学式,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

物质(产品)名称 电能芯片 氯化氢气体 氯化钙 乙醇 干冰

化学式 Si HCl CaCl2 CH3CH2OH CO2

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号 Si HCl Ca2+

Cl﹣ CH3CH2OH CO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化学式的书写、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3分)(2013•威海)物质变化的奥秘

现有下列变化:①镁加入到氯化铜溶液中;②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③给水通直流电;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用电热水壶给水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变化中,写出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CuCl2═MgCl2+Cu ;

(2)在上述变化中,属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的是(填序号) ③④ ;

(3)现有下列选项:

a.原子的数目;b.元素的种类;c.分子的种类;d.分子的数目;e.元素的化合价.

在变化②中,不变的是(填序号) ab .

考点: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解答: 解:(1)镁和氯化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用电热水壶给水加热,不属于化学反应.

镁和氯化铜反应能够生成氯化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uCl2═MgCl2+Cu.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