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二 > 语文 > 语文知识点

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知识点总结

编辑:sx_liujy

2017-09-07

八年级语文推出了苏联作家西蒙诺夫以二战时苏联红军与德军的战斗为题材写的一篇小说──《蜡烛》,我们为大家收集整理了蜡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顺利学习本课有帮助!

一、走进作者

西蒙诺夫(Simonov,Konstantin Mikhailovich;1915~1979)苏联作家、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曾参加反法西斯卫国战争。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他的诗歌《等着我吧……》和文章《蜡烛》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作品《蜡烛》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

点击查看详情>>>>>新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蜡烛作者简介

二、重点字词

烧灼    zhuó        桥头堡bǎo

地窖    jiào        匍匐pú   fú

腋下yè             拂晓fú

点击查看详情>>>>>八年级新人教版语文上册蜡烛重点字词

三、语句分析

1.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2.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

点击查看详情>>>>>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重点语句分析

四、全文解读

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即第7段)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起因。

第二部分(从“方场的一边”,即第8段至“回到地窖里去了”,即第31段)写老妇人埋葬红军战士。

第三部分(从“拂晓前”即第32段至结尾)第二天当红军们准备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时发现了那个坟堆,而且老妇人再次送来蜡烛。

点击查看详情>>>>>八年级新人教版语文上册蜡烛全文解读

五、写作特色

1.环境描写

本文特别注意环境描写,用以烘托气氛、衬托人物。

2.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动作描写

一般文章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而本文对主要人物——老妇人的刻画着重在动作描写上。

3.对蜡烛的描写

蜡烛是这篇文章中一个小小的道具。

点击查看详情>>>>>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写作特色 

六、问题思考

1、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地反复描写?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2、划出最令你感动的片段,并说说你感动的原因。

3、整个场面庄严肃穆,老妇人从始至终不说一句话,这样设计的用意何在?

4、谈谈结尾句的含义。

5、读了本文之后,谈谈文中蜡烛的深意?

6、文中的老妇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7、文中老妇人对烈士的情感可概括为“敬爱”和“哀痛”,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8、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9、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10、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怎样理解这句话?

11、即使是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重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怎样理解这句话?

点击查看详情>>>>>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蜡烛问题思考

相关链接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蜡烛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蜡烛随堂检测:上册

作者多次描写蜡烛的火焰与光亮,并写它在炮火中被震熄又被点亮,一支燃尽时另一支又续上,特别是结尾处充满深情的笔墨:“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这就极具象征意义:它是一个“母亲”(代表了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的“眼泪”,即正义的悼念,它又是一个反侵略的“儿子”的“英勇”精神的外化,是正义的圣光在感召着世人。

标签:语文知识点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