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二 > 历史 > 历史试卷

14年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

编辑:

2014-01-09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9、在《天演论》中宣传“勿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兮”的进步观点的思想家是( )

A、詹天佑 B、侯德榜 C、魏源 D、严复

20、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之一是( )

A、聂耳 B、冼星海 C、郭沫若 D、徐悲鸿

二、非选择题(60分)

21、选用所学知识问答题(10分)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到强侵略,国门被迫打开的情况中艰难开始,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⑴请你继续绘制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4分)

“师夷长技” → 维新变法 → →

⑵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你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有什么特点?(2分)

22、下面是马虎同学写的一篇《我的1912年》短文中的片段,请你将文中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逐一指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10分)

我的1912年

前几天,我在家中通过电视观看了孙中山在上海举行的临时大总统宣誓就职仪式。不久,我收到在北京做生意的表哥来信,邀请我去玩。表哥陪我在北京街头游览一番,还听到一些群众的议论。听说皇帝宣布退位,清朝结束了。想去年,朝廷还把主张维新变法的袁世凯等六人全杀。在回家的途中,我顺便买了一本《新青年》杂志。……

⑴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红军长征”问题: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塞。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⑴(2分)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处在哪个世纪哪个年代?

⑵(4分)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

⑶(3分)谈谈你印象中的长征精神。

24、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回答以下问题:

⑴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开始于什么事件?(2分)

⑵中国军民“血肉筑长城”,概要举出中国军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事例名称。(发生在本地的其他事例亦可,6分)

⑶请问:抗日战争结束以什么为标志?(2分)随着抗战的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什么地方回到了祖国怀抱?(2分)

⑷你认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他在《答谢胡锦铸辞》中说“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⑴连战访问第一站是南京,拜谒了中山陵。请问: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2分)

⑵请问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国共双方领导人分别是谁?(2分)

⑶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第二次合作的开始和结束标志是什么?(4分)

26、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更是一部英勇的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史。学习这段历史,你对其中的哪一段斗争,或哪一位爱国志士或哪一场运动印象最深?从中受到了哪些教育?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学生,为改变中国当时的命运,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10分)

14年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计40分)

1、A 2、B 3、D 4、D 5、B 6、C 7、B

标签:历史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