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二 > 历史 > 历史试卷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试题非选择题

编辑:sx_chenj

2013-12-19

面临考试,马上就真正的进入了复习的阶段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试题非选择题,供大家参考。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    变法之法,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1分)该主张代表了近代中国那一派别的观点?(1分)

(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近代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1分)为实现其政治主张,该派别进行了哪一重大行动?(1分)

(3)材料三是谁说的话?(1分)“两位先生”是指什么?(1分,只答出一项不给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2)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春愁难谴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shan,泪流满面),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台湾诗人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1945年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

材料三     1945年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材料四     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已经赴台,受到台湾民众空前热烈的欢迎。此图就是团团和圆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1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材料三所述发生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后?(1分)

(4)材料四又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5)读完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2分)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材料二: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         ――――严复

请回答:

(1)、两则材料的作者在对西方文明的态度上有什么相同点?(2分)

(2)两则材料的作者在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上有什么不同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比较进步?(4分)

4、2006年12月12日,在一社会团体举行的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座谈会上,在如何评价张学良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严重对立的观点,要点如下:

甲: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称得上是“有大功于抗战事业”的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乙: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率领几十万东北军撤入关内,使东北大好河山沦入日寇铁蹄之下,让东北的父老乡亲做了十四年的亡国奴。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回答:

(1)、你如何评价这两种观点?(2分)

(2)、请你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一下张学良。(5分)

(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要注意什么?(2分)

5.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1937年12月15日,已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三千多人,被日军解往南京汉中门外,用机枪密集扫射。然后,受伤未死者与死者一起被焚化。1 6日,中国难民五千多人,被日军集体押往南京中山码头,双手反绑,排列成行,用机枪扫射后,弃尸江中……丧心病狂的日本军队还冲进由红十字会和其他国际友人设立的“安全区”,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把“安全区”变成了黑暗、悲惨的人间地狱…… 。

材料二 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的表述发生了变化,修改前,都提到了“屠杀”,谈及屠杀的数字,少的说有“十几万人”,多的说“30万人以上”。但在修改稿中,用“大量、许多”等词语模糊其辞,有的还公然写着“没有定论”。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从南京大屠杀持续的时间、遭杀害的对象等方面来说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南京大屠杀中我死难同胞的人数。(3分)

⑵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发生变化的实质什么?作为当代中学生,请略谈你的认识。(3分)

6.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zhí)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1分)这些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1分)

⑵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1分)

⑶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 是指什么?(1分)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什么运动?(1分)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1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2分)

7.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开始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迈进的历史画面。

(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8分)

(2)概括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共同影响。(4分)

(3)请你根据上面提供的四幅历史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8.看图说话:(这里的每幅图片都述说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请任选两幅图片,根据图片的信息与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围绕图片中的主题词设计一段解说词。相信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定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9.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家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请回答:

⑴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各是什么?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对中国近代化所产生的积极作用。(4分)

⑵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你认为主要指哪些政治派别?(3分)

⑶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1分)回首近代化历程,你有何感悟?(2分)

10.阅读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材料: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

材料二

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高呼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践”、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

(1) 读材料一,这次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1分)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二分析五四运动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分)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试题非选择题,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相关推荐

8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初二年级期末历史试卷 

标签:历史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