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初中 >

初三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商山早行原文及译文

来源:51EDU精品学习网 编辑:sx_wangha

2018-09-21 14:44:10

本文是商山早行原文及译文,文章中除了为大家提供的商山早行原文及译文外,还为大家提供了商山早行练习题及答案,详情如下:

商山(1)早行

唐代: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2),客行悲故乡。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3)叶落山路,枳花(4)驿墙。(明驿墙 一作:照驿墙)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思杜陵(5)梦,凫雁(6)回塘(7)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注释

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明:使……明艳。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驿(yì)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

[page]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

《商山早行》练习题及答案

1、诗中的“凫”“回塘”是什么意思,请回答。(2分)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抒发出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3、整首诗虽然没出现一个“早”字,但却通过()、茅店、()、人迹、板桥、()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了。

答案

1、凫,野鸭;回塘,圆而曲折的池塘。

2、鸡鸣之声从朦胧的残月下的茅店中传出,行人的足迹印在那板桥凄清的白霜上。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3、整首诗虽然没出现一个“早”字,但却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了

商山早行就为朋友们提供到此,想要获取更多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信息,请时刻关注我们~

标签:

● 相关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