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涨学费不会“拿国际学生开刀”

2010-12-03

◆英国政府宣布,未来四年将削减40%的高校拨款,此前英国高校依赖政府拨款。一夜之间,享受惯了“低学费”的英国本国、欧盟等“本土学生”,被委以托起“日不落”高等教育的重担——“要涨学费了!”

◆涨学费并不能解学校缺钱的“燃眉之急”,而英国又担心涨了国际学生的学费,导致学生“逃离不列颠、投奔美利坚”。寻求社会捐助、甚至效仿美国高等教育私立化,成为重要的“第三条资金道路”。

英国高等教育将针对欧盟、本国学生实行“学费上涨计划”——请注意,这个计划还在提案讨论中,尚未投票表决。与之连环的:“国际学生学费会不会跟着上涨”,更是悬而未决。但种种迹象表明,国际学生的学费跟着这次“两到三倍的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不敢轻易拿国际学生开刀”

国家遭遇教育经费紧张,国际学生往往被视作“摇钱树”,但这次英国却拿本国和欧盟学生开刀,为何?

实际上,英国本土学生大多“贷款上大学”,毕业后薪水达到一定水平才还贷,由此,高校资金来源除政府拨款,就是国际学生的“全额学费”。所以,英国的一种担心是:提高学费,学生逃离“不列颠”,投奔美国、澳洲、加拿大……这对缺钱的英国高等教育无疑是雪上加霜。

10月中旬,受到英国财政全面紧缩的影响,英国政府宣布“高等教育涨学费计划”。根据计划,预计从2011年起,英国政府将在未来四年削减高校40%的教育经费,这意味着高校来自政府的投入将减少40亿英镑。计划进而提出从2012年起,英国高等教育的学费上限将上涨,目标对象是英国本地、欧盟学生。

截至目前,英国对本土学生一贯采取“低学费”政策。目前,英国大学对这群学生每年学费设定的上限是3290英镑,而根据“涨学费”计划,从2012年起,这个上限将调整到6000-9000英镑。而英国官方言明:国际学生的学费不会跟着上涨,如果要涨,也是紧跟经济发展的自然增长,主要为通货膨胀水平。

在英国,高等教育的资金有3个来源:学生学费、政府拨款、社会捐款。从比重上看,政府拨款和学生学费是大头,社会捐款仅占小部分。而本土学生多为“借款上大学”。根据政策,他们要等毕业后、年薪达2.1万英镑后开始偿还贷款,所以国际学生的“全额学费”——目前国际学生的平均学费为1.2万英镑,是本土学生的3-4倍——历来是高校除政府拨款之外的最重要资金源。据统计,在过去5年,英国大学的非欧盟留学生人数为25万人,占到留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学费总计超过250亿英镑。

目前,紧随英国通货膨胀率,国际学生的学费每年保持在5%-10%的涨幅。对此,已经有英国留学教育机构感到“不安”。英国国际学生事务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多米尼克·斯科特说:“面对来自其它国家的竞争,英国能否继续提供物有所值的服务确实令人担忧。”

根据英国媒体的报道,致力于为英国教育做海外推广的英国文化协会也警告大学,尽管留学生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容否认,但不能仅仅把非欧盟留学生视为“摇钱树”。“现在的国际学生有更多选择,如果某个大学将他们视为摇钱树,这种坏名声就会通过互联网迅速传播开来。”英国文化协会首席执行官马丁·戴维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