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出国 > 就业规划

去德国海外工作的人的事例

编辑:jz_yangyj

2015-04-23

本文主要介绍了几位在去德国海外工作的人的事例,相信会让你去德国工作有所帮助!

在柏林生活着6000名中国人。他们出于不同的原因来到这里,但都在德国创建了自己的生活。

三位人物介绍 

黄绯青,校长  

黄绯青认为,中小学的成就与融合之间存在着联系。为了对这方面有更多的了解,这位在柏林生活了十年的中国人目前正在柏林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课题就是“中小学成就和移民--对生活在德国的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经验性调查”。此外,她还是2007年夏天成立于柏林的益智中华文化学校的校长,这是德中文化教育协会举办的一个公益性项目。这所学校教授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并促进德中合作。对于掌握德语是否是一个重要的融合特征这个问题,黄绯青明确地回答“是”。但她认为融合的涵义不止于此:“为了长期、可持续地实现融合,必须完整地保留一个群体或个人的原有的文化,并同时使之成为接纳他们的社会内的一个完整的组成部分。”所以,周六,总有100多名学员在益智学校参加培训课程,他们大部分是出生在德国,并在德国中小学上学的中国孩子,他们在这里学习父母故乡的语言和文字。这所学校提供的课程中包括逐级加深的各种现代汉语语言课程,这样,对于自己来源地的语言,学员们掌握的将不仅仅是日常汉语。黄绯青说:“我的学生们的德语水平通常都非常好。据我观察,超过一半的学生相互交谈时,以及在父母家里也经常都说德语。”此外,柏林的融合进行得非常好。“中国和德国家庭间有很多联系。孩子们在德国学校的朋友圈当然也促成了这种联系。” 

丁丁,寺院经理  

丁丁说,他早已越过了语言和文化障碍。他在上海学了德国语言文学,在北京学了国际关系,曾就职于中国外交部,出任驻海外的外交官,在取得博士学位后,曾在柏林自由大学的奥托·苏尔研究所任兼职讲师。丁丁博士自1993年以来生活在柏林。现在,他是少林寺促进协会秘书长。这座七年前落成于柏林的寺院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嵩山少林寺的直属分支。四位僧侣在这里主要教授佛学、禅、气功、太极和功夫。丁丁博士的任务包括管理寺院、保持与海内外合作伙伴的联系以及照管学校和慈善领域的各个项目。丁丁希望能为消除中德之间的成见做出贡献。“两种文化各有其长处,”他说,“而教育无疑是促进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他希望通过这座寺院使德国人更近距离地接触亚洲文化。“它在德国被越来越多地接纳。这里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在我们的寺院里也采用的那些保健方法目前非常受欢迎,而人们对佛教的兴趣也越来越强烈。”他的夫人在位于波茨坦的传统中国医学中心担任医师和治疗师。  

史晓贺,爵士低音提琴手  

史晓贺是一名狂热的爵士低音提琴手。在北京,他曾与不同的乐队一起举行过许多音乐会,并在2002年录制了一张自己的CD。在柏林,他虽然也曾在几次音乐会中登台,但这里的音乐特点鲜明,竞争又很激烈。“我曾试过许多乐队。但至今仍未遇到合拍的音乐家。”他现在集中精力当好家庭主夫,照顾将近两岁的女儿维多利亚·玉娴(音)。史晓贺1980年出生在北京,娶了汉学家莫妮卡·哈曼。当他现在的妻子2002/2003年在北京留学时,他们在那里相识。父母育婴假期期满后,莫妮卡·哈曼在一家中国企业担任“执行助理”,而他则负责照顾孩子。“通过孩子可以学到另一种文化中的许多东西,有关教养、语言和见解。”而且也很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系。他说:“许多德国人在我面前很坦率,甚至还有一点儿好奇。”此外,他现在也有时间保持与同在柏林的国人之间的联系。“一起打牌或做饭的时候我有了一点‘家乡’的感觉。”

通过阅读本文,你对于去德国海外工作了解了多少呢?

标签:就业规划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