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考研 > 研究生院校库 > 北京大学 > 院校专业

北京大学地貌学与环境演变研究生专业介绍

编辑:sx_wangxd

2013-11-15

距离考研考试时间越来越近了,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即将报考北京大学的考研朋友回顾编辑了“北京大学地貌学与环境演变研究生专业介绍”的信息,希望可以助广大考生一臂之力!

北京大学地貌学与环境演变研究生专业介绍

  北京大学地貌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 早在1955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就分出了地貌学方向,并开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高教部批准建立地貌学专业。1973年地貌专业恢复招生,是文革以后北京大学最早恢复招生的专业之一。1977年地貌学专业更名为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1989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在地理学科下设立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二级学科,北大是该学科最早的博士点之一。 1997年学科专业调整中将地貌学并入自然地理学,同时在地质学下设立第四纪地质二级学科。2003年,北京大学在地理学一级学科下正式设立地貌学与环境演变博士点。历史上北京大学的地貌学学科曾拥有王乃梁、曹家欣、韩慕康、崔之久、杨景春、承继成、马蔼乃、任明达等二十多位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为推动中国的地貌学、第四纪科学、现代沉积学以及遥感技术应用等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与应用方面人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和李吉均等,他们在我国的许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有关部门从事地貌学、第四纪科学、现代沉积学、海洋科学、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减灾防灾、遥感技术应用等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实际应用工作,并做出了突出贡献。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的特征、成因、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与地貌学研究密切相关的环境演变研究的核心是与人类有关的自然环境变化规律。本专业的研究与资源、环境、灾害等人类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有关,在资源开发和利用、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地表过程模拟技术、新兴年代测定技术是现代地貌学与环境演变研究的关键支撑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发展赋予了本学科很强的生命力,将推动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北京大学的地貌与环境演变专业主要的研究方向有:新构造与构造地貌主要研究不同应力(拉张、挤压、剪切)区构造地貌发育模型,新构造分期与构造地貌年代学,反映构造活动幅度、次数、周期、时代和速率的地貌标志,活动断层的工程评价,构造地貌信息系统等;气候地貌与沉积研究,对寒冷气候地貌与沉积,温带泥石流地貌与沉积,热带亚热带岩溶及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貌过程展开野外现场定位观测,对地貌和风化壳的性质及其历史演化进行研究,核心问题是典型气候区的地貌过程组合和地貌形态组合、形成条件和地域分异规律,并用此以重建古气候环境;沉积环境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探讨沉积物形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机制,从现代环境出发,建立不同环境的沉积模式;用现代沉积环境的研究成果对沉积岩地层单元的古环境作综合解释,服务于环境的历史演变的研究和众多沉积矿床勘探与开发;第四纪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从黄土、湖积物、冰岩芯和深海岩芯等第四纪沉积物中,高密度、高精度地提取各种环境信息,揭示这一时期地球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环境模式,服务于未来环境演变的预测,同时研究第四纪环境演变与人类历史演进的相互关系;地貌环境与资源研究地貌过程与环境与资源开发与管理、工程建设、自然灾害防治、风景与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的关系;地貌与灾害信息系统研究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地貌与环境演变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工作。该专业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教授)3和高级工程师2人,还有多名著名学者虽已退休但仍工作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北京大学地貌学与环境演变研究生专业介绍”,更多关于考研信息请点击精品学习网北京大学

标签:院校专业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