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专业介绍之中国近现代史

编辑:sx_wangxd

2013-09-24

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即将报考华中师范大学的考研朋友编辑整理了“华中师范大学专业介绍之中国近现代史”,希望对广大考友有所帮助!

  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创建于1960年代初。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0年代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章开沅教授主编的三卷本《辛亥革命史》,这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正式形成。198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我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95年,在该学科的带动下,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成为国家文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0年,该学科所在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所被评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再次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同年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又一次顺利通过评审,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近现代史学科是华中师范大学最早的国家重点学科,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持续发展态势。尤其是“十五”期间在各方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获得各项经费1148万元,完成国家、省部级以及国际国内合作项目17项,出版各类学术著作(含主编)4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在CSSCI收录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0篇。科研成果荣获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二、三等奖10余项……
经过五年的努力,中国近现代史学科不仅全部完成了“十五”建设规划,而且已为达到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中国近现代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资料服务中心的最终建设目标,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同时,该学科在坚持以基础理论研究为重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各种方式为现实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将咨询服务作为对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贡献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的功能与作用。

研究领域 不断拓展
  科学研究不仅原有优势领域更为突出,而且拓展了相关的新研究领域,并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

  第一,在中国近代政治史研究方向坚持辛亥革命史研究的优良传统,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所发展,着重推出了“辛亥革命研究系列”中的五部学术专著。国内外史学界关注的大型资料集《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共计四百余万字也出版问世。在南京大屠杀这一海内外广受关注的专题研究方面,继出版《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见证》之后,章开沅教授又用中英文出版了《天理难容——美国传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另还出版了专著《从耶鲁到东京:为南京大屠杀取证》(2003年),并于2006年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第二,在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方向继续深化拓宽了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商会史研究,不仅进一步考察了商会和政府的关系,而且对史学界研究甚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商会也作了初步探讨。同时,在商会史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相关研究领域,借助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围绕民国时期的同业公会史这一过去探讨十分薄弱的领域展开研究,业已形成一个新的研究群体,并取得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研究成果。对民国时期律师、医师、会计师、工程师等专业群体也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这些专业群体的形成、发展、功能角色及其社会影响。不仅如此,还从社会变迁的角度详细探讨了中国自晚清以来出洋参加历次世界博览会和自办博览会的情况,探讨了博览会对传播科技、促进商贸和增强国人市场观念等方面的作用,并以此透视了近代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方式的变化及其意义。另外,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也有新进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第三,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方向借助社会学、文化学和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将社会史研究和思想文化史研究结合起来,运用综合和比较研究方法,对近代长江流域的学术与文化转型进行深入探讨,阐明近代长江流域文化的个性特色,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对近代中国宗教文化,特别是中国近代基督教史和教会大学史的研究,是本方向近些年来开拓的新研究领域,并成立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

 学术团队 力量雄厚
  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息息相关,本学科经过多年建设,现已具有一个研究人员充足、学术水平高、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的精干学术团队。除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拥有10余名以科研为主的专职研究人员之外,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还有一批从事近代史教学和科研的教师,共有教授10人,副教授7人,整个学术团队力量相当雄厚。
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章开沅教授是国内外享有广泛学术影响的著名历史学家,虽年事已高,但身体状况良好,仍坚持在学术研究的一线前沿,不断推出广受关注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并多次荣获教育部和湖北省优秀成果一等奖。马敏、朱英两位中年学术带头人在史学界也已奠定了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同时,在60、50、40岁各年龄层次均有数名较为突出的学术骨干。尤为突出的是,本学科的学术团队中现已拥有一批30余岁、在学术界暂露头角的青年学术骨干,这批年青的学术骨干已确定了较稳定的研究方向,由于科研成果非常突出,在近年先后均晋升为副教授,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曾独自承担或参与多个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成为本学科学术队伍中的生力军。

人才培养 质量至上
  本学科素以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而受到海内外近代史学界称赞,毕业于本学科的不少研究生现已成为近代史学界相当知名的学者。近五年来,本学科秉承传统的优良学风,采取各种丰富多样的方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又取得了新的成效。近五年来,本学科毕业博士生32人,毕业硕士生71人。有7篇学位论文入选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3篇入选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本学科研究生科研成果颇丰,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6部。博士研究生还积极参与各种学术研讨会,有10余人次应邀赴香港、台湾出席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并宣读论文,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此外,在本科生培养方面也取得新突破,2005年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课经教育部批准入选国家精品课程。

 学术交流 影响深远
  “十五”期间,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获得了迅速发展,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2001年底成立的“章开沅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和“章开沅东西方文化交流基金” ,成为本学科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领域开展学术交流的一个新平台,该基金章程的规定 每年邀请1-2名国外著名学者,作为“章开沅学术讲座教授”来华开展系列讲学和从事学术研究。现已有6位著名国际学者先后来华中师范大学从事系列讲学活动。
“十五”期间本学科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5次,国内研讨会4次,共邀请海内外学者举行学术讲座48人(次),本学科人员出席海内外学术研讨会和出国境访问讲学178人(次),其中较为重要的学术研讨会有86人(次),提交论文近百篇。国际合作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共承担合作项目6项。本学科的《近代史学刊》也通过辑刊的形式于2001年开始创刊,并在近代史学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中国近代史学科正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奋勇前行!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华中师范大学专业介绍之中国近现代史”,更多关于考研信息请点击精品学习网华中师范大学


标签:院校专业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