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考研 > 考研真题 > 公共课真题 > 政治真题

200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

编辑:

2012-09-17

36.下面是一组关于统一战线的材料:

材料1:

国民党虽然有许多缺点与错误,然终为中国惟一革命的民主派,自然算是民主的联合战线中重要分子。

反对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以工人农民及小资产阶级革命的党派或分子为主力军,向一切帝国主义者加以攻击;同时亦可联合半民族运动的党派,向一派帝国主义者作战。

摘自192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对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

材料2:

完成中国的民族解放及资产阶级民权革命之任务,现在已经完全放到工农运动身上,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才能履行这一任务;只有工农的民权独裁与国际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级以及一切资产阶级直接斗争,--“民族”资产阶级亦在其中--如此,方能履行这一任务。

摘自1927年8月21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议决案》

组织各色各种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公开组织,或者参加一切已经存在的反帝组织而夺取他们的领导。经过这些组织正确实行反帝运动中的下层统一战线,和吸收广大的小资产阶级的阶层参加斗争。

摘自1931年9月22日《中央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州事变的决议》

材料3:

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只有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层的与上层的),才能战胜帝国主义与其走狗蒋介石。

摘自1935年12月25日《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材料4:

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1936年9月1日《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材料5:

根据于资产阶级及国民党内部的开始向着抗日救国方向的变化,本党从一九二六年八月即发表了“致国民党书”,提出了为“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而斗争的总目标。在这一总目标下,我们主张“联蒋抗日”与“国共合作”。

西安事变发生后,本党本此方针,调解双方冲突,使内战得以避免,和平获得最后的胜利。本党对于联合全民族一致抗日的忠诚,至此才为全国各界所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无疑的是全中国民族的胜利,也是本党新政策的胜利。

摘自1937年4月15日《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同志书》

请回答:

① 阅读材料1和2,指出“下层统一战线”与“联合战线”相比其构成有何变化?说明这一变化的主客观原因。

② 比较材料2、3、4、5,指出党的策略有何变化?

③ 根据材料3、4、5,说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生重大转变的客观依据。

④ 结合上述材料,指出为什么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统一战线问题?

2000年全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理科)答案及解析

1.B 2.A 3.A 4.D 5.D 6.B 7.D 8.C 9.C 10.C 11.A 12.B 13.C 14.B 15.C 16.B

17.ABD 18.BD 19.ABCD 20.ACE 21.ACD 22.DE 23.ABCE 24.ABE 25.ABCD 26.BCE 27.ABCDE 28.CE

29.答案要点:

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上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2分)。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1分),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内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2分)。

解析:本题属于当年时事政治试题。

它的基本要点是:

1. 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2. 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3. 提高经济权益、明显增强能力,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这道题也是邓小平理论概论中的重要问题。

30.答案要点:亲眼所见的,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必须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以分析,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判断真假,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3分)。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论,在实际生活中容易产生荒谬的判断(2分)。

解析:这道试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辩证运动,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问题。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级,是人们在实践中在客观事物转化为主观观念的第一步,感性认识的基础是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基本的心理反映形式,感觉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的属性和特性的反映,是意识和外部的直接联系,感觉是认识的起点。感性认识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认识过程,制约着感性认识形成的有来自客体和主体的各方面的复杂因素。亲眼所见的感觉,有的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的就是虚假的反映。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要经过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因为客观事物有一个产生、变化、发展的过程,事物的本质有一个逐步暴露的过程,人们的认识总要受历史条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受认识主体主观条件的限制等。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应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可检验性,二是可重复性。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证明是正确的认识,而这种检验能够被许多相互无关的人所重复。

该命题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就是有害的。

标签:政治真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